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240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 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 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意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帝王或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②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①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③,乃喜。
    (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注释)①孺人:指归有光之母。②缉:搓麻线。③龃龉:差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段先写庭院由通到隔的变迁,寓有家道衰落之慨,既而以老妪叙说亡母旧事,表达了伤逝之痛。
    B.乙文段写母亲拖儿携女、“手中纫缀不辍”的细节,体现了她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
    C.甲乙两文段都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儿子美好前程的殷切期望。
    D.甲乙两文段均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即事抒情,用语平淡却感人至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不中第,困长安。
    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并因此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祖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组是 ______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C.古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喜欢、所重视的人。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但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因此沛公授意张良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②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文侯谓李克曰:“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选自《史记•魏世家》)[注]①五羖:此指百里奚。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克进退有据,正直敢言。他认为自己身处阙门之外,不在权力核心,没有资格参与择相大事;被文侯追问,才提出识人的方法,后又严辞驳斥翟璜。
    B.李克善于识人,荐人有法。他的“识人五法”让文侯心有所悟,相位归属得以确定;李克虽然与翟璜的关系更为亲近,但能秉公荐贤,更加难能可贵。
    C.翟璜胸有正气,有君子之风。他虽因遭到不公平对待而愤愤不平,但被李克驳斥后坦承已过,自称“鄙人”,既表达内心的自责,也展现自谦的风度。
    D.尚贤是我国优良传统。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称霸诸侯;祁黄羊为国荐贤,国人称善;文侯择相,贤者为先,都成一段历史佳话,也表明贤才是国之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李克对翟璜的责问进行了批驳,请简要说明李克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鲁之南鄙人有吴虑□,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致也。”
    ②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注释:籍:假使。
    (节选自《墨子•鲁问》)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______
    A.也
    B.者
    C.耳
    D.然

    请用自己的话表明吴虑的观点。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选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______
    A.整散结合
    B.排比层进
    C.比喻论证
    D.反复申说

    请概述前后两段论证的思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______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______ 者。(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宋)苏轼
    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
    ②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面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
    ③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④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释】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會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③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史官。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④倍蓰(xi):超过数倍。蓰,本意为五倍,此处泛指。


    可填入第①②段末尾横线处的虚词是 ______
    A哉 耳 B.矣 乎 C.乎 也 D.耳 矣

    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山中人捋李公择当年读书处取名为李氏山房。
    B.李公择读书循流探源、含英咀华,获益良多。
    C.李公择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事迹闻名于当世。
    D.李公择将书卷藏于僧舍是为了供后来者阅读。

    下列对文章运用材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象犀珠玉与金石草木等各有利弊突出书的功能价值。
    B.以老聃、韩宣子、季札等事例说明古人能够博览群书。
    C.以作者听闻老儒先生手抄勤读来批评近岁市人不读书。
    D.第②段详写先秦圣贤,而同时代学风因众所周知略写

    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①②段的作用。

    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邢布衣传
    (明)文震孟
    ①邢蠢斋先生量,字用理,居葑城之东。屋三间,青苔满壁,铛败席,淡如也。平生不娶,长日或不举火,闭户读书,惟啖餐饼一二而已。金宪陈公直道致政归,严峻不交一客惟挟册就先生质疑清谈竟日不设汤茗。吴文定公归自少宰,过访,叩其门。先生曰:“我方执,未有童子应门,奈何?”吴公乃假邻家木榻坐门外。良久,俟其终食乃进。先生清瘦如削,自经史释老方技,无不兼通,诗甚秀逸。 郡守或请其诗,公曰:“古有采诗,无献诗。吾岂以为羔雉哉?”因削其草。门人朱存理仅收其遗数篇,存理字性甫,笃学善谈名理,读书杜户,称其师传,与同时朱凯尧民称两朱先生。邢参,字丽文,或云用理先生之族孙也。为人沉静有蕴藉,固而不陋。居城市,贫无恒业,唯教授里中儿,以著述自娱,无所请。尝遇大雪,诸君往视之,则屋三角已垫,方坐其一角不渗者。相见,但诵所得佳句,绝无惨凛色也。早岁丧妻,终不再娶,优游以终。
    ②论曰:诗有之:“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又曰:“独寐寤言,永矢弗暖。”此则幽人隐士之概也。吴故饶,隐君子如邢先生,岂以交陈佥事、吴少宰诸公为重耶?夫佥事少宰得交邢先生乃重也。空谷考槃,此为矣。 性甫接先曹之典型,畅遗民之雅韵;丽文养和靖躁,汪汪德心,恬泊处约,皭然不滓,即非厥祖,乃肖孙枝矣。
    (有删节)【注】①出自《诗经•小雅•白驹》,意思是骑着白马的贤人,到大谷中隐居。②出自《诗经•卫风•考槃》,意思是一个人独宿醒来发誓说不要忘记国君的劣行。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我方执,未有童子应门 ______
    ②以著述自娱,无所请 ______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青苔满壁,铛败席 ______
    A.使弯曲
    B.使折断
    C.生锈的
    D.裂缝的
    ②空谷考槃,此为矣 ______
    A.名称
    B.称道
    C.合适
    D.美好

    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郡守或请其诗,公曰:“古有采诗,无献诗。吾岂以为羔雉哉?”因削其草。

    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严峻不交一客惟挟册就先生质疑清谈竟日不设汤茗

    根据本文对邢量的人物特征刻画,完成下列表格。

    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写门人朱存理和族孙邢参的目的是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里中壮士为守御 ______
    葬而岁祀之 ______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君一言之 ______
    A.使……屈服
    B.指责
    C.使……折服
    D.证明
    活甚众 ______
    A.全、都
    B.保全
    C.成全
    D.整个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翻译以下句子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根据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点

    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侠士”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