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文侯谓李克曰:“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选自《史记•魏世家》)[注]①五羖:此指百里奚。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克进退有据,正直敢言。他认为自己身处阙门之外,不在权力核心,没有资格参与择相大事;被文侯追问,才提出识人的方法,后又严辞驳斥翟璜。
B.李克善于识人,荐人有法。他的“识人五法”让文侯心有所悟,相位归属得以确定;李克虽然与翟璜的关系更为亲近,但能秉公荐贤,更加难能可贵。
C.翟璜胸有正气,有君子之风。他虽因遭到不公平对待而愤愤不平,但被李克驳斥后坦承已过,自称“鄙人”,既表达内心的自责,也展现自谦的风度。
D.尚贤是我国优良传统。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称霸诸侯;祁黄羊为国荐贤,国人称善;文侯择相,贤者为先,都成一段历史佳话,也表明贤才是国之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李克对翟璜的责问进行了批驳,请简要说明李克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