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文侯谓李克曰:“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选自《史记•魏世家》)[注]①五羖:此指百里奚。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克进退有据,正直敢言。他认为自己身处阙门之外,不在权力核心,没有资格参与择相大事;被文侯追问,才提出识人的方法,后又严辞驳斥翟璜。
    B.李克善于识人,荐人有法。他的“识人五法”让文侯心有所悟,相位归属得以确定;李克虽然与翟璜的关系更为亲近,但能秉公荐贤,更加难能可贵。
    C.翟璜胸有正气,有君子之风。他虽因遭到不公平对待而愤愤不平,但被李克驳斥后坦承已过,自称“鄙人”,既表达内心的自责,也展现自谦的风度。
    D.尚贤是我国优良传统。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称霸诸侯;祁黄羊为国荐贤,国人称善;文侯择相,贤者为先,都成一段历史佳话,也表明贤才是国之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李克对翟璜的责问进行了批驳,请简要说明李克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课外)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之               辱:辜负。

    C.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师穷经           就:跟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游从相爱之私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罪至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     吾还也

    D.其言不为人信也           或因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韩,诗学杜,犹之游山者必登岱,观水者必观海也。然使游山山观水之人,终身抱一岱一海以自足,而不复知有匡庐、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妙,则亦不过泰山上一樵夫,海船中一舵工而已矣。古之学杜者,无虑数千百家,其传者皆其不似杜者也。唐之昌黎、义山、牧之、微之,宋之半山、山谷、后村、放翁,谁非学杜者?今观其诗,皆不类杜。稚存学杜,其类杜处,乃远出唐宋诸公之上,此仆之所深忧也。昔人笑王朗好学华子鱼,惟其即之过近是以离之愈远董文敏跋张即之帖称其佳处不在能与古人合而在能与古人离。诗文之道,何独不然?

    (节选自袁枚《与稚存论诗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惟 其 即 之 过 近 是 以 离 之 愈 远 董 文 敏 跋 张 即 之 帖 称 其 佳 处 不 在 能 与 古 人 合而 在 能 与 古 人 离

    2文中“微之”、“山谷”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枚所说的“诗文之道”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鲁之南鄙人有吴虑□,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致也。”
    ②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注释:籍:假使。
    (节选自《墨子•鲁问》)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______
    A.也
    B.者
    C.耳
    D.然

    请用自己的话表明吴虑的观点。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选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______
    A.整散结合
    B.排比层进
    C.比喻论证
    D.反复申说

    请概述前后两段论证的思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______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______ 者。(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宋)苏轼
    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
    ②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面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
    ③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④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释】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會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③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史官。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④倍蓰(xi):超过数倍。蓰,本意为五倍,此处泛指。


    可填入第①②段末尾横线处的虚词是 ______
    A哉 耳 B.矣 乎 C.乎 也 D.耳 矣

    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山中人捋李公择当年读书处取名为李氏山房。
    B.李公择读书循流探源、含英咀华,获益良多。
    C.李公择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事迹闻名于当世。
    D.李公择将书卷藏于僧舍是为了供后来者阅读。

    下列对文章运用材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象犀珠玉与金石草木等各有利弊突出书的功能价值。
    B.以老聃、韩宣子、季札等事例说明古人能够博览群书。
    C.以作者听闻老儒先生手抄勤读来批评近岁市人不读书。
    D.第②段详写先秦圣贤,而同时代学风因众所周知略写

    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①②段的作用。

    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马者,非利足也                舆:同“与”,跟。

    C.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D.輮以为轮,其曲规                中:符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终日思矣            取之于蓝,青于蓝

    B.风雨兴                  斯天下之民至

    C.輮使之也                河东凶亦

    D.蚓无爪牙利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邢布衣传
    (明)文震孟
    ①邢蠢斋先生量,字用理,居葑城之东。屋三间,青苔满壁,铛败席,淡如也。平生不娶,长日或不举火,闭户读书,惟啖餐饼一二而已。金宪陈公直道致政归,严峻不交一客惟挟册就先生质疑清谈竟日不设汤茗。吴文定公归自少宰,过访,叩其门。先生曰:“我方执,未有童子应门,奈何?”吴公乃假邻家木榻坐门外。良久,俟其终食乃进。先生清瘦如削,自经史释老方技,无不兼通,诗甚秀逸。 郡守或请其诗,公曰:“古有采诗,无献诗。吾岂以为羔雉哉?”因削其草。门人朱存理仅收其遗数篇,存理字性甫,笃学善谈名理,读书杜户,称其师传,与同时朱凯尧民称两朱先生。邢参,字丽文,或云用理先生之族孙也。为人沉静有蕴藉,固而不陋。居城市,贫无恒业,唯教授里中儿,以著述自娱,无所请。尝遇大雪,诸君往视之,则屋三角已垫,方坐其一角不渗者。相见,但诵所得佳句,绝无惨凛色也。早岁丧妻,终不再娶,优游以终。
    ②论曰:诗有之:“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又曰:“独寐寤言,永矢弗暖。”此则幽人隐士之概也。吴故饶,隐君子如邢先生,岂以交陈佥事、吴少宰诸公为重耶?夫佥事少宰得交邢先生乃重也。空谷考槃,此为矣。 性甫接先曹之典型,畅遗民之雅韵;丽文养和靖躁,汪汪德心,恬泊处约,皭然不滓,即非厥祖,乃肖孙枝矣。
    (有删节)【注】①出自《诗经•小雅•白驹》,意思是骑着白马的贤人,到大谷中隐居。②出自《诗经•卫风•考槃》,意思是一个人独宿醒来发誓说不要忘记国君的劣行。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我方执,未有童子应门 ______
    ②以著述自娱,无所请 ______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青苔满壁,铛败席 ______
    A.使弯曲
    B.使折断
    C.生锈的
    D.裂缝的
    ②空谷考槃,此为矣 ______
    A.名称
    B.称道
    C.合适
    D.美好

    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郡守或请其诗,公曰:“古有采诗,无献诗。吾岂以为羔雉哉?”因削其草。

    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严峻不交一客惟挟册就先生质疑清谈竟日不设汤茗

    根据本文对邢量的人物特征刻画,完成下列表格。

    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写门人朱存理和族孙邢参的目的是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里中壮士为守御 ______
    葬而岁祀之 ______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君一言之 ______
    A.使……屈服
    B.指责
    C.使……折服
    D.证明
    活甚众 ______
    A.全、都
    B.保全
    C.成全
    D.整个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翻译以下句子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根据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点

    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侠士”的作用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楚王(司马)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齐王冏辟为征西参军,袭爵武昌乡侯。长沙王乂召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乂与成都王颖交战,颖军转盛,尚书郎旦出督战,夜还理事。含言于乂曰:“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但居曹理事,尚须增郎,况今都官中骑三曹昼出督战,夜还理事,一人两役,内外废乏。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乂从之,乃增郎及令史。

    怀帝为抚军将军,以含为从事中郎。惠帝北征,转中书侍郎。及荡阴之败,含走归荥阳。永兴初,除太弟中庶子。西道阻阂,未得应召。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荆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曰宪。

    (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B.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C.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D.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文中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

    B.郎中:文中指一种官名。战国时为宫廷(国君)的侍卫。

    C.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

    D.谥号:指封建时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一生功过的褒贬总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含出身官宦人家,追求高洁品性。嵇含祖父、父亲都为朝廷官员。嵇含好学且擅长写作,分别用“归厚”“慎终”来给自家门、室命名,表明心志。

    B.嵇含审时度势,善于进言。任长沙王司马乂骠骑记室督、尚书郎时,援引史实和分析当时现实,成功劝服司马乂接受建议增设了郎官和令史。

    C.嵇含身逢乱世,命途多舛。跟从惠帝北征,转任中书侍郎,荡阴战败后逃归荥阳。跟随范阳王司马虓屯兵许昌,任襄城太守,襄城被攻破又奔走投靠刘弘。

    D.嵇含与人结怨,被人暗杀。刘弘去世,嵇含被推荐统领荆州,刘弘部下郭劢与嵇含有矛盾,郭劢担心嵇含将成为自己的祸害,深夜乘其不备杀死嵇含。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

    (2)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