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114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讹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尊位也。子独不见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乙)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 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B.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C.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D.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与道家并称的另外两大家,三家流派经常相互交锋、攻讦。
    B.“卿相”“大夫”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卿相”是执政大臣、高官。“大夫”位居“卿”之下,是普通官员。
    C.“郊祭”是我国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在周代是最为隆重的祭典,在冬至日或夏至日举行。
    D.“斗升之水”指很少的水。“斗”,我国古代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庄周撰写的文章,大都是寓言之类;其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依据。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②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甲、丙两段材料中都提到了庄子拒绝楚国使臣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提炼出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含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各小题。
    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王使之将。冬,与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这个意义在古书中读“dàn”,如“二千石”“万石君”等。
    C.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
    D.吴:中国东部鲁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鲁南、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庄子对惠子所说的故事内容虽是讲药方和葫芦的用途问题,言外之意却说在人心上,说在逍遥游境界的追求上。
    B.庄子讥笑惠子大而无用,以“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讽刺惠子不善用大,心如蓬草。
    C.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本文寓言故事也能得出这样的启示:物各有其用。
    D.“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的不同使用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何看待手中的绝技是关键,不为近利所蔽,才称得上高瞻远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C.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D.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隐君子”原指隐居逃避尘世的人,最早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隐士与君子的结合。
    C.玄孙,曾孙的孙子,自身以下的第五代。泛指远孙。
    D.太傅,中国古代官职。起始于西周,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君王老师(辅弼官,君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商量事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②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 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 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同济此道。”
    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 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 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⑦
    B.②③
    C.④⑤
    D.⑥⑧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一项是 ______
    A.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B.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C.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D.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下列《论语》中的为政思想,在王安石的言论中体现的一项是 ______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C.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D.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和“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①以事
    ②其称文小而指极大
    刺世事
    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因为当时朝廷心术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在楚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之故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中浦:水滨。⑩要:总结。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D.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也可以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如程氏子。这里可以译为“你”。
    B.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黄色和青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通称。
    C.君子:古代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后来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D.区区:指微小,自称的谦辞;也可指一心一意,本文“嗟子区区”是一心一意的意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
    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无疑是正确的。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②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兼爱》中的选段,完成各题。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 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②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第一段文字在句式上构成了排比,请找出构成排比的共同语,并简要说明表达效果。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孔子年十七,鲁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料量平:计算和称量很准确。②司空:官名。③羖:黑色的公羊。五羖,指百里奚。④累绁: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⑤大司寇:官名。⑥粥:卖。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B.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C.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孔子祖籍宋国栗邑,出生地鲁国陬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不可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C.秦穆公,被《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D.涂不拾遗犹道不拾遗。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与其相近的一个成语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起初在季氏手下做过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②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润甫,字温伯,建昌人。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神宗览其文,除集贤校理,改知、知制语。擢御史中丞。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然言责之路,反为壅抑;非徒抑之,又或疑之。论恤民力,则疑其违道干誉;论补法度,则疑其同乎流俗;论斥人物,则疑其讦以为直。故敢言之气日以折,而天下事变,有不得尽闻。曩变法之初,势自当尔。今法度已就绪,宜有以来天下论议。 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如此,则善言不伏,而真大治也。”李宪措置熙河边事,润甫率其属周尹、蔡承禧、彭汝砺上书切谏,其略云:“自唐开元以来,用杨思勖、鱼朝恩、程元振、吐突承璀为将。有功,则负势骄恣,陵轹公卿;无功,则挫损国威,为四国笑。今陛下使完将兵,功之成否,非臣等所能预料。然以往事监之,其有害必矣。陛下仁圣神武,驾御豪杰,虽宪百辈,顾何能为,独不长念却虑,为万世之计乎?岂可使国史所书,以中人将兵,自陛下始?后世沿袭故迹,视以为常,进用其徒握兵柄,则天下之患,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不听。又言:“兴利之臣,议前代帝王陵寝,许民请射耕垦,而可之。唐之诸陵,因此悉见芟刘,昭陵乔木,翦伐无遗。熙宁著令,本禁樵采,遇则敕吏致祭,德意可谓远矣。小人掊克,不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迁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召复翰林学士兼掌皇子阁笺记,一时制作,独倚润甫焉。 哲宗立,惟润甫在院,一夕草制二十有二。进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以母丧去,,为吏部尚书。请郡,得知蔡州。元祜末,以兵部尚书召。绍圣初,哲宗亲政,润甫首陈武王能广文王之声,成王能嗣文、武之道,以开绍述。遂拜尚书左丞。章惇议重谪吕大防、刘挚,润甫不以为然,曰:“俟见上,当力争。”无何,暴卒,年六十八。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邓润甫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B.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C.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D.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谏院,北宋设立的机构,官员负责对朝政缺失、百官任用等作谏言规劝。
    B.司农,北宋时期指司农寺的官员,掌管田地、仓廪、苑囿、祭祀等事物。
    C.郊祀,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之礼,始自上古,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D.终制,指邓润甫因为母丧终止了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工作,改任吏部尚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邓润甫为御史中丞,上疏主张广开言路。他认为,宋神宗要变法图强,就不能排斥异端,否则法度虽然确立,仍会招来天下非议。
    B.邓润甫反对任用李宪,联合属下上书切谏。他认为,李宪才能平庸,如果委以重任,一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流弊当世,遗笑史书。
    C.邓润甫主张恢复旧律,禁伐前代陵墓树木。他认为,保护前代帝王陵寝,不让老百姓砍柴伐木射猎垦荒,是一个国家有道德的表现。
    D.邓润甫建议学习周朝文武之道,实行宽政。他认为,宋哲宗继位之初,应该以宽厚为怀。他临终前还要向皇帝建议不要贬谪大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
    ②哲宗立,惟润甫在院,一夕草制二十有二。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吾道人记
    王阳明
    海宁董萝石者,年六十有八矣,以能诗闻江湖间。与其乡之诗者十数辈为诗社,旦夕操纸吟鸣,相与求句字之工,至废寝食,生业。时俗共非笑之,不,以为是天下之至乐矣。
    ,萝石来游会稽,闻阳明子方与其徒讲学山中,以杖肩其瓢笠诗卷来访。入门,上坐。 阳明子异其气貌,且年老矣,礼敬之。又询知其为董萝石也,与之语连日夜。萝石辞弥谦,礼弥下,不觉其席之弥侧也。退,谓阳明子之徒何生秦曰:“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假道于是以求济其私耳!故遂笃志于诗而放浪于山水。今吾闻夫子良知之说,而忽若大寐之得醒,然后知吾之所为,日夜弊精劳力者,其与世之营营利禄之徒,特清浊之分,而其间不能以寸也。幸哉!吾非至于夫子之门,则几于虚此生矣。吾将夫子而终身焉,得无既老有所不可乎?”秦起拜贺曰:“先生之年则老矣,先生之志何壮哉!”入以请于阳明子。阳明子喟然叹曰:“有是哉?吾未或此翁也!虽然,齿长于我矣,师友一也,苟吾言之信,奚必北面而后为礼乎?”萝石闻之,曰:“夫子殆以予诚之未积欤?”
    辞归两月,弃其瓢笠,持一缣而来。谓秦曰:“此吾老妻之所织也。吾之诚积若此缕矣。夫子许我乎?”秦入以请。
    阳明子固辞不获,则许之以师友之间。萝石日有所闻,益充然有得,欣然乐而忘归也。 其乡党之子弟亲友与其平日之为社者,或笑而非,或为诗而招之返,且曰:“翁老矣,何乃自苦若是耶?”萝石笑曰:“吾方幸逃于苦海,方知悯之自苦也,以吾为苦耶?吾方扬警于渤邂,而振羽于云霄之上,安能复投网罟而入樊笼乎?去矣,吾将从吾之所好。”遂自号曰“从吾道人”。 (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长揖,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B.嘉靖甲申春,年号纪年法,明朝以后,每个皇帝在位时一般只采用一个年号,即一帝一元。因此人们也大多以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明世宗称为嘉靖皇帝、清圣祖称为康熙皇帝、清高宗被称为乾隆皇帝等。
    C.北面,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为北面。也指弟子行敬师之礼,文中即为此意。
    D.乡党,“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同乡。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B.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C.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D.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董萝石原本认为作诗是天下最快乐的事,而对儒者持有偏见,认为所谓圣贤之学,是借道学之名成全自己的私欲。
    B.听了阳明子“良知”的言论,董萝石觉得自己先前做的事使精神疲困、力气消耗,与世之营营利禄之徒没有什么区别。
    C.阳明子觉得董萝石年纪大,诚心不足,所以不收他为学生,董萝石之后又拿着老妻亲手织的细绢来表达自己拜师的诚心。
    D.董萝石先前的子弟亲友认为他跟着阳明子自讨苦吃,劝他回去,董萝石却自觉乐在其中,反而可怜他们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