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6501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 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二十一年,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等率兵东指鸡笼峪、四角山,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遂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上谕琅曰:“ 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设澎水标于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郑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蛊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朱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余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赐祭葬,谥襄壮。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B.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C.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D.克块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互市,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贸易的通称。隋唐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花翎,清代的一种冠饰,多为贵族和朝廷高级官员所佩戴,是“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
    C.旗,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
    D.太子少傅,负责教习太子的副职,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为“九卿”之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他联络旧部做内应;澎湖之战中,他精心谋划,排兵布阵,大获全胜。
    B.施琅骁勇善战,厥功甚伟。攻台过程中,他被飞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稳定了东南局势。
    C.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他据理力争,坚持攻台;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
    D.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他曾建议设立台湾官署。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
    ②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出现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哪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想坐律念。”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 赐物当稟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 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太后何!”上乃止。贾谊说上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春,正月,丁亥,诏开,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B.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C.法者/冶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D.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十二月,古代序数纪月法。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以此来纪月,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
    B.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郡守又称郡丞。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
    C.高庙,可指宗庙,又可指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文中取后一义,借指汉高祖刘邦。
    D.藉田,即“籍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亲自到此田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文皇帝重视有识之士,善于纳谏。袁盎劝谏皇帝要坚守君臣礼节,也曾拉着马缰绳对皇帝的冒险行为进行劝阻,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B.孝文皇帝施行仁政,宽厚爱民。他下令赈济那些鳏寡孤独穷困之人;他体恤年老百姓,诏令二千石官员巡视督察所属各县,并对失职者加以责罚。
    C.孝文皇帝提倡节俭,反对侈糜。当时有人进献千里马,他退还了宝马并给送马人旅费,下诏说自己不接受贡献之物,让全国不要请求前来进献。
    D.孝文皇帝重视农业,躬耕垂范。贾谊提出重视积贮,让百姓回归农业、附着于本业的主张,皇帝被他的话打动,亲自耕作来给天下臣民做表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
    ②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池字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㟏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举进士,当殿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行至宫城门,徘徊不能入。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与令相恶,池以公事谒令, 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池摄县事。会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调郑州防御判官、光山。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吏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枢密使曹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除开封府推官,敕至阁门[注],为皇甫继明党所沮,罢知耀州。召知,上表恳辞。池性质易,不饰厨传,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
    (选自《宋史•司马池传》,有删改)【注】阁门:官署。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B.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C.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D.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试殿庭,殿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B.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知县,官名。宋代多派遣中央官员知(主持)下面某县事务,简称为“知县”。
    D.谏院,官署名。掌规谏朝政缺失,可对百官的任用、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意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司马池不爱财物,富有见识。他少年丧父,把丰厚的家产全都给了叔叔;时人认为官道运盐不方便,另开道路运盐,他认为不妥,后来果然应验。
    B.司马池孝顺长辈,富有谋略。他在外地赶考,挂念母亲,同伴告知家里情况后,他痛哭回家;蜀地有人造谣有兵变,扰乱人心,他采取措施安定民心。
    C.司马池体恤民情,为政宽大。宫中建造房屋,在各地取竹木,州里限期三天完成,他认为限期太紧,与百姓另外约定时间,最终百姓顺利完成任务。
    D.司马池性情平和,为人忠厚。司马池性情平和,因性格等问题遭到非议;江钧等人因弹劾司马池被降职,司马池有机会报复江钧等人,但他没有这样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
    ②除开封府推官,敕至阁门,为皇甫继明党所沮,罢知耀州。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尚书杨玄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与蒲山公李密善。密,弼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为左亲侍,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瞻视异常,勿令宿卫。”述乃讽密使称病自免,密遂屏人事,专务读书。 尝乘牛车读《汉书》,杨素遇而异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李密识度如此,汝等不及也。”由是玄感与为深交。时或侮之,密曰:“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玄感笑而服之。 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及素,帝谓近臣曰:“使素不死,终当族灭。”玄感颇知之,且自以累世贵显,在朝文武多父之故吏,见朝政日紊,而帝多猜忌,内不自安,乃与诸弟潜谋作乱。帝方事征伐,玄感自言:“世荷国恩,愿为将领。”帝喜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由是宠遇日隆,颇预朝政。帝伐高丽,命玄感于黎阳督运。遂与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故逗遛,不时进发,欲令渡辽诸军乏食。帝遣使者促之,玄感扬言水路多盗,不可前后而发。玄感弟虎贲郎将玄纵,鹰扬郎将万石,并从幸辽东,玄感潜遣人召之,二人皆亡还。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玄感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诈称来护儿反。移书傍郡,以讨来护儿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郡县官有干用者,玄感皆以运粮追集之。玄感选运夫少壮者得五千余人,丹杨、宣城篙梢三千余人,刑誓众,且谕之曰:“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
    (选自《资治通鉴•隋记六》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B.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C.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D.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礼部,古代官署名,隋唐六部之一,主管礼乐、教化和屯田等事务。
    B.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称薨,而帝王或皇后之死称崩。
    C.漕运,原指水路运输,后指历代将所征粮食押送到京师等地的运输。
    D.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以鸡、鱼、猪为“三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密年轻时就有才华谋略,志气抱负远大。隋炀帝见到李密,认为他看上去不寻常,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摒弃应酬来往,专心读书。
    B.杨素非常赏识李密。杨玄感深受父亲的影响,和李密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李密对杨玄感和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使让杨玄感佩服他。
    C.面对混乱的朝政和隋炀帝的猜忌,杨玄感内心感到不安,就与他的几个弟弟暗中策划谋反。隋炀帝准备征伐高丽,杨玄感请求担任将领。
    D.杨玄感诈称来护儿谋反,并以讨伐来护儿为名命令各郡出兵集结。他杀三牲哲师,宣称皇帝无道,不体恤百姓,鼓动大家起兵来拯救百姓。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乘牛车读《汉书》,杨素遇而异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
    ②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来瑱,邠州永寿人也。瑱少尚名节,慷慨有大志,颇涉书传。玄宗诏朝臣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各一人。 拾遗张镐荐瑱有纵横之略,临事能断,堪当御侮之任。,以孝闻。
    安禄山反,张垍复荐之,起复兼汝南郡太守,未行,改颍川太守。贼攻之。城中积粟素多,瑱缮修有备。贼继至城下,瑱亲射之,无不应弦而毙。贼使降将毕思琛招瑱,琛即瑱父曜故将,城下拜泣吊瑱,瑱不应。前后杀贼颇众,咸呼瑱为“来嚼铁”。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本郡防御使及河南淮南游奕逐要招讨等使。
    上元三年,肃宗召瑱入京。瑱乐襄州,将士亦慕瑱之政,因讽将吏、州牧、县宰上表请留之,身赴诏命,行及邓州,复诏归镇。肃宗闻其计而恶之。 后裴茂频表陈瑱之状,谋夺其位,称“瑱崛强难制,宜早除之,可一战而擒也”。肃宗然之,外示尊崇,实夺其权也。加裴兼御史中丞、襄邓等七州防御使以代之。
    宝应元年五月,代宗即位,因复授瑱襄州节度、奉义军渭北兵马等使,官如故,潜令裴茂图之。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曰:“尚书不受命,谨奉中丞伐罪人。若尚书受替,谨当释兵。”瑱曰:“恩制复除瑱此州。”及取告身敕书以示,军皆曰:“伪也。承命讨君,岂千里空归,富贵在于今日。”遂争射之。两军相见,茂军大败,投水而死,杀获殆尽。因抗表谢罪。
    八月,瑱入朝谢罪,代宗特宠异之,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中官骠骑大将军程元振居中用事,发瑱言涉不顺,王仲昇贼平来归,证瑱与贼合,故令仲昇陷贼三年。代宗含怒久之,因是下诏赐死于鄠县,其身官爵,一切削除。
    代宗既悟元振之诬构,积其过而配流溱州。广德元年,追复官爵。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B.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C.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D.翌日平旦/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平旦,与鸡鸣、食时、晡时等都属于古代十二时,对应干支计时中的寅时,即凌晨三点到五点。
    B.丁母忧,即遭遇母亲去世的丧事,也称“丁内艰”,遭逢父亲去世为“丁父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C.“摄御史中丞”中的“摄”和“恩制复除瑱”中的“除”均表示授予官职,此外,“拜”“授”都有授予官职之意。
    D.御史中丞,古代官名,秦朝始设,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至明废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来瑱年轻时就怀有大志向,阅读了大量书传,多次被人举荐。他先是被张镐推荐,后又被张垍推荐,被任命为汝南太守。
    B.肃宗曾召来瑱回京,来瑱喜欢襄州不愿离开,就暗示将吏、州牧等上表,请求将他留下。肃宗听说后开始厌恶他。
    C.来瑱虽被唐肃宗厌恶,但唐代宗登基后,却深受代宗宠信,被授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
    D.来瑱被王仲昇诬陷与敌人勾结,在鄠县被赐死,削除官爵。后来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惩治了陷害他的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拾遗张镐荐瑱有纵横之略,临事能断,堪当御侮之任。
    ②后裴茂频表陈瑱之状,谋夺其位,称“瑱崛强难制,宜早除之,可一战而擒也”。

    来瑱进入朝廷谢罪,代宗对他给以特殊的尊崇,为什么又转而下诏书赐死了他?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确,字刚中,河南人。父景伯,贞元十九年进士擢第,又登制科。确,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历聘藩府。入朝为侍御史,以工部员外郎知制诰,转郎中,入内署为学士,正拜中书舍人,赐河南尹事。入为兵部侍郎。咸通五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书侍郎、监修国史。
    确精儒术,器识谨重,动循法度。懿宗以伶官李可及为威卫将军,确曰:“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令,文武官共六百四十三员,顾谓房玄龄曰:‘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太和中,文宗欲以乐官尉迟璋为王府率,拾遗窦徇直极谏,乃改授光州长史。伏乞以两朝故事,别授可及之官。”帝不之听。
    可及善音律,尤能转喉为新声,音辞曲折,听者忘倦。京师屠沽效之,呼为“拍弹”。同昌公主除丧后,帝与淑妃思念不已。可及乃为《叹百年舞曲》。舞人珠翠盛饰者数百人画鱼龙地衣用官五千匹曲终乐阕珠玑覆地词语凄恻闻者涕流帝故宠之。尝于安国寺作《菩萨蛮舞》,如佛降生,帝益怜之。可及尝为子娶妇,帝赐酒二银樽,启之非酒,乃金翠也。 人无敢非之者,唯确与中尉西门季玄屡论之,帝犹顾待不衰。僖宗即位,崔彦昭奏逐之,死于岭表。
    确累加右仆射,判度支事。在相位六年。弟汾,亦进士登第,累官尚书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为河南尹,迁检校工部尚书、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观察等使。入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弟兄并列将相之任,人士荣之。
    确以儒术进用,及居相位,廉俭贞苦,君子多之。
    (节选自《旧唐书•曹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舞人珠翠盛饰者数百人/画鱼龙/地衣用官五千匹/曲终乐阕/珠玑覆地/词语凄恻/闻者涕流/帝故宠之
    B.舞人珠翠盛饰者数百人/画鱼龙地衣/用官五千匹/曲终乐阕/珠玑覆地/词语凄恻/闻者涕流/帝故宠之
    C.舞人珠翠盛饰者/数百人画鱼龙/地衣用官五千匹/曲终乐阕/珠玑覆地/词语凄恻/闻者涕流/帝故宠之
    D.舞人珠翠盛饰者/数百人画鱼龙地衣/用官五千匹/曲终乐阕/珠玑覆地/词语凄恻/闻者涕流/帝故宠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金紫是“金印紫绶”的简称,指的是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后指金鱼袋及紫衣,亦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B.权知即暂时代理之意。以朝廷临时差派某地的名义治事,“权”有姑且之意,“知”为主持之意。
    C.执奏是指执意上奏君主。“执”是坚持的意思。用于臣下和君主意见不合时的上奏。
    D.“出”字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如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中的“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曹确精通儒家文化,举止严谨,在地方、朝廷都担任过官职,曾官至宰相。
    B.曹确不赞成懿宗提拔李可及做威卫将军、于是上奏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不可让李可及为官。
    C.文章写李可及为儿子娶妻子时,皇帝赐给两个酒樽,目的是表现他对李可及的宠爱。
    D.在曹确之外,文章还写了西门季玄、崔彦昭上奏,其目的是为了衬托曹确,以表现曹确观点正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
    ②人无敢非之者,唯确与中尉西门季玄屡论之,帝犹顾待不衰。

    曹确是如何劝诫懿宗不让伶官李可及担任威卫将军的?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六年冬十二月,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十六年夏四月,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征。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B.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C.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D.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隋炀帝,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的庙号。庙号是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壬子,为干支之一。“干支”即天干地支,夏历中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是纪日。
    C.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及其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很久没有举荐人才,认为他不但不反思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而说什么没有旷世的奇才。
    B.唐太宗曾与魏征探讨明君与昏君的区别,魏征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获得唐太宗的赞赏。
    C.唐太宗问自己如有过失是否会被记录,身边大臣回答不一:褚遂良说他会如实记载,刘洎说天下人会记载。
    D.唐太宗特别倚重魏征,不仅对他提出的意见多有采纳,而且在魏征去世后时常怀念他,觉得丢失一面镜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②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宿,字拱之,婺州东阳人。父子华,庐亲墓,有灵芝、白兔,号“孝冯家”。宿贞元中与弟定、审、宽并擢进士第,徐州张建封表掌书记。建封卒,子愔为军中胁主留事。李师古将乘丧复故地,愔大惧。于是,王武俊拥兵观衅,宿以书说曰:“张公与公为兄弟,欲共力驱两河归天子,天下莫不知。今张不幸,幼儿为乱兵所胁,内则诚款隔绝,外则强寇侵逼,公安得坐视哉?诚能奏天子不忘旧勋,赦愔罪,使束身自归,则公有靖乱之功。”武俊悦,即以表闻,遂授愔留后。宿不乐佐愔,更从浙东贾全观察府。愔憾其去,奏贬泉州司户。召为太常博士。王士真死,子承宗阻命,不得谥,宿谓世劳不可遗,乃上佳谥,示不忘忠。再迁都官员外郎。裴度节度彰义军,表为判官。淮西平,除比部郎中。长庆时,进知制诰。牛元翼徙节山南东道,为王廷凑所围,以宿总留事。还,进中书舍人,出华州刺史,不拜,徙左散骑常侍、兼集贤殿学士。拜河南尹。 洛苑使姚文寿纵部曲夺民田,匿于军,吏不敢捕。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擢东川节度使,完城郛,增兵械十余万,诏分余甲赐黔巫道。涪水数坏民庐舍,宿修利防庸,一方便赖。疾革,将断重刑。 家人请宥之,宿曰:“命修短,天也。挠法以求祐,吾不敢。”卒,年七十,吏部尚书,谥曰懿。治命薄葬,悉以平生书纳墓中。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B.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C.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D.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堂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官名。东汉末有“参某某军事”之义,谓参谋军事。晋以后置为官员。
    C.,古代避忌君亲名字的礼法,冯宿因避忌父亲名字“子华”而不去华州任职。
    D.,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是非正常死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冯宿为人至孝。他曾在父母的墓边搭棚守丧,当时有灵芝、白兔出现,世人称他家为“行孝的冯家”。
    B.冯宿善抓机会。在张建封去世、李师古虎视、王武俊拥兵自重之际,他给王武俊写信,劝其帮助张愔。
    C.冯宿做人正直。王士真受儿子连累没得到谥号,冯宿认为他生前的功劳不应忘记,就为其报了好谥号。
    D.冯宿心系百姓。他任东川节度使时,涪水多次冲毁百姓的房屋,冯宿修筑堤防,使当地百姓都得到益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洛苑使姚文寿纵部曲夺民田,匿于军,吏不敢捕。
    ②家人请宥之,宿曰:“命修短,天也。挠法以求祐,吾不敢。”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岐少,有才艺,娶扶风马融兄女。融外戚豪家,岐常鄙之,不与融相见。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馆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 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完屯歌》二十三章。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 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灵帝初,复遭十余岁。中平元年,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催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是时袁绍、曹操与公孙瓒争冀州,绍及操闻岐至,皆自将兵数百里奉迎,岐深陈天子恩德,宜罢兵安人之道,又移书公孙瓒,为言利害。绍等各引兵去,皆与岐期会洛阳,奉迎。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五十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B.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C.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D.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明经:本指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三府:汉代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之为“三府”,后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党锢:文中指东汉灵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皇帝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
    D.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岐鄙视权贵,品格方正。他不愿与贵为外戚豪家的马融交往,在州郡担任官职时,又因为廉洁刚正、嫉恶如仇而被人忌惮。
    B.赵岐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因为躲避中常侍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
    C.赵岐临危不惧,随机应变。赴任敦煌太守时他被叛贼抓获,叛贼胁迫他担任统领,他以假话敷衍得以避免,辗转回到了长安。
    D.赵岐忠于朝廷,胸怀大义。他向袁绍、曹操陈述天子恩德和罢兵安民之道,向公孙瓒发出公文讲明利害,袁绍等人引兵退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
    ②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四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1段展示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B.第2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
    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比喻句。
    D.第2段写箫声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