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
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因志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用舌端。”又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孔子与子路》)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恚孔子”“欲中孔子”生动刻画了子路的粗鲁形象。
B. 孔子的回答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机敏。 C. 孔子明知有虎,却让子路去取水,说明他置学生的安危于不顾。 D. 语言简洁传神,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