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戏曲运用虚拟手法,是有条件的。何者该虚,何者当实,主要取决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在这一出戏里可以虚多实少,在另一出戏里却不妨实多虚少,大可不必强求一律。戏曲舞台强调虚拟手法是对的,但也不必一概拒绝布景道具。《思凡》可以一点布景也没有;川剧《评雪辨踪>,一把椅子可以表示窑门,吕蒙正把身子一弯,朝里一钻,就算进了窑门;但越剧《红楼梦》里布景堂皇,华丽精致,同样大受欢迎。观众看后,觉得整出戏的风格依旧是写意的。河北梆子剧院在新编神话剧《钟馗》中,把写意与写实结合起来运用。天幕上的幻灯投影,虚中有实.实里透虚,同演员的表演互相映衬,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戏曲的虚拟的美学特征,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表演的自然主义弊病。戏剧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因为舞台上的生活,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高尔基说过:“自然主义只是机械地指出——记录—一事实;自然主义是照相师的手艺,而照相师只能——比方说一拍摄一副苦笑的脸,可是为了表现一副讥笑的或愉快的笑脸,他就必须照了又照。所以在这些照片中多少是‘真实’的,然而这种‘真实’只能在人的痛苦、愤怒或愉快的一刹那才有。但是,照相师和自然主义者对于描写人的错综复杂的真实是无能为力的。”而戏曲的虚拟对于表现错综复杂的真实却是大有可为的。一曲《牡丹亭》,忽生忽死,忽梦忽醒,奇趣迭出,惊心动魄;《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天仙配》中的织女,用碎细的台步,飘舞的水袖和腰身的摆动,给人以一种凌空蹈虚、冉冉而去的感觉;《苏三起解》唱了几十分钟的戏,走了四百里路;丑行和净行的脸谱远远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面貌……虚拟的特征渗透到了戏曲的唱、做、念、打中间,具有无限的魅力,这当然是为自然主义的再现所无法比拟的。
戏曲的虚拟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对其所需反映的一切生活都具有充分的表现力,特别是演现代戏,虚与实的矛盾更突出了。身穿羽绒服的青年在舞台上.自然不能用传统戏的开门动作;但是,倘若舞台上的走路与生活中的走路一模一样。那又失去了戏曲的韵味;生硬地把迪斯科、电子音乐插入戏曲,那自然不需费大的力气,但也不见得贴切有味。时代在前进,戏曲要革新,观众的“虚实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根据“以实为本,以虚为用”的原则,在戏曲舞台上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程式,就有待于广大戏曲工作者的努力了。
(1)下列不属于表现戏曲避免了表演的自然主义弊病的是 ( )
A.《牡丹亭》将生与死、梦幻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奇趣迭出。
B.《天仙配》用舞台艺术表现仙女凌空飞舞的飘逸之感。
C.《钟馗》以幻灯投影与演员表演互相映衬,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D.《苏三起解>用长时间的唱戏来代替走四百里路的真实动作。
(2)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选文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证实了“戏曲的虚拟的美学特征,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表演的自然主义弊病”。
B.戏曲运用虚拟手法,不是依据戏曲家的主观选择,而是取决于剧情和表演者的需要。
C.戏曲舞台既然强调虚拟手法,就要拒绝布景道具。
D.戏曲与照相师不同,戏曲的虚拟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真实。
(3)下列对选文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
A.大量举例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用照相艺术的真实讽刺戏曲的虚拟。
C.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言流畅。
D.从不同角度全面论证了戏曲表演的虚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