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6

    (2016•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而江河 横渡 B.声非加也 强,这里指声音洪大
    C.君子非异也 生活 D.食埃土 向上,名词作状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A.蚓无爪牙利 取无禁,用之不竭
    B.蟹六跪二螯 劳苦功高如此
    C.善假物也 且立石其墓之门
    D.无至千里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3)下列句子,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句式相同的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下列各句,没有论述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5

    (2015•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日:“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日:“中士杀人用舌端。”又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孔子与子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子路出而之    丢弃
    B.是欲我        使…死
    C.取水          回来
    D.乃怀石盘        怀里
    (2) 下列句子与“孔子尝游于山”句式相同的是  (      )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B.加之以师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大王来何操
    (3)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恚孔子”“欲中孔子”生动刻画了子路的粗鲁形象。
    B.孔子的回答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机敏。
    C.孔子明知有虎,却让子路去取水,说明他置学生的安危于不顾。
    D.语言简洁传神,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子路在水所这个地方遇到老虎,与虎搏斗,打死老虎,割下虎尾,放入怀中。
    B.子路在水所这个地方遇到老虎,与孔子共同打虎,割下虎尾,放入怀中。
    C.子路在取水的地方遇到老虎,与虎搏斗,抓着虎尾把虎打死,割下虎尾,放入怀中。
    D.子路在取水的地方遇到老虎,与虎搏斗,抓着虎尾把虎打死,将虎放入怀中。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2014•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高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衡少善文        连缀,指写作     B.问天下所疾恶者        曾经
    C.公车拜郎中    特地征召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之  眼睛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虽才高世         比              B.因讽谏          用
    C.大将军邓骘奇才   他,代指张衡    D.十年成          就
    (3)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是  (      )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B.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张衡经常游玩,但因其天资聪颖,所以仍能通五经,贯六艺。
    B.张衡文学、政治才能极高,又深得皇帝赏识,所以仕途很顺利。
    C.张衡总是举止从容,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
    D.张衡痛恨宦官专权,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遭到排挤。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2013•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招樊哙出   趁机
    B.遣将守关者      所以
    C.听细说       却 
    D.樊哙覆其盾地   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是 (      )
    A.头发指      人皆得以使之
    B.好发不敢有所      大王必欲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虽大风浪不能
    D.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假舟楫者,非能
    (3)下列句子与“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是 (      )
    A.不拘于时        B.而今安在哉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入军帐,怒视项羽,此时紧张气氛达到极点。
    B.樊哙性格粗犷却很机智,是一员有勇有谋的武将。
    C.项羽善于采纳意见,面对樊哙的斥责,非但不怒,反而虚心接受。
    D.本段以精炼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