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福田中专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追溯(sù) 隽(jùn)永 忙不迭(dié) 返璞(pú)归真 B. 信笺(qiān) 洗漱(shù) 一溜(liù)烟 恪(kè)守不渝 C. 收敛(liǎn) 蕴藉(jiè) 一刹(chà)那 敷衍塞(sè)责 D. 整饬(chì) 框(kuàng)架 令人咋(zá)舌 心无旁骛(yù)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谬误 砥砺 敷衍 飞扬拔扈 B. 摇曳  急燥  祈求   脍炙人口 C. 黝黑 未泯 翁郁 真知灼见 D. 粗犷 掠夺 慰藉 出奇制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无论国际风云如何 ______,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不变。
    ②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 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③京兰新铁路是 ______我国西北的一条大动脉。
    A. 变幻  感受 贯串 B.  变幻  感触 贯穿 C.  变换 感受 贯穿 D.  变换 感触 贯串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次义诊活动,退休的王医生也报名参加了,他亲自为病人量体温,测血压,甚至和患者谈心,真是无所不为,许多患者很受感动。 B. 这次辩论会开得很成功,我们班的四位辩手一开始便压倒了其他辩手,他们说得天花乱坠,博得了听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C. 时下不少语言枯燥、内容低劣的书籍泛滥,孩子们读这样的书,味同嚼蜡,对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也是没有帮助的。 D. 只见燕子门掌门人李显飞身而出,一掌打出,风声四起,梅花桩上手印清晰可见,他的功力早已入木三分,看客们无不瞠目结舌。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B.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 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 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 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 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面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B.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位列“前四史”之首。 D. 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报任安书》《鸿门宴》等都选自《史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 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 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新能源委员会(EREC)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新能源将占亚洲发展中国家电力生产的67%。该报告称,新能源将代替核能需要,并且减少矿石燃料发厂需求。绿色和平组织在声明中称,以《能源革命:可持续世界能源展望》为标题的报告称,新能源发电和能源效率方面的积极投资将在世界范围催生一个年3600亿美元的工业,为世界提供电力需求一半,减少未来燃料消耗超过18万亿美元,同时保护气候。
      它提供了一个快速削减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可操作的蓝图,确保在2015年之前温室气体达到顶峰然后回落。报告认为这些目标可以实现,同时保证发展中经济体如南亚、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需发展的能源。
    绿色和平组织南亚领导人称,该报告表明亚洲人面前有个通向繁荣的道路,可以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保证未来能源需求。现在需要各国领导人出台大胆的能源政策,对以前生产和消费能源方式上来一场革命。严格的能源效率标准在经济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大幅削减增加的能源需求。工业化国家节约的能源将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增加能源使用量提供空间。新能源不仅在发电量上增加四倍,而且在供热和运输上也如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能把每人碳排放量由现在的4吨降低到2050年的大约1吨。在当前经济不稳定情况下,投资新能源技术是个三赢选择:保证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减缓气候变化。同时经济正常发展。根据估计,从现在到2030年所增加的燃料成本高达(2)9万亿美元,比执行能源革命计划高得多。新能源发电到2030年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发电,创造很多工作机会,帮助世界摆脱经济衰退。
      欧洲新能源委员会政策官员称,全球新能源市场到2050年可以增加两位数,代替当今矿石燃料工业规模。由于经济规模,新能源如选址好的风能已经能与常规能源竞争。从2015年往后,他们可以确定各个行业的新能源将会成为最有效能源。新能源工业已经准备好,并能够上所需装机使能源革命变成现实。现在没有技术困难,重建全球能源系统只有政治上的阻碍。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的一项是( )
    A.各国领导人出台大胆的能源政策,对以前生产和消费能源方式上来一场革命。
    B.为世界提供电力需求的一半,减少燃料消耗超过18万亿美元。
    C.快速削减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D.将在世界范围催生一个年3600亿美元的工业。
    (2)下来对新能源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2050年新能源将占全世界国家电力生产的67%。
    B.亚洲人面前有个通向繁荣的道路,可以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保证未来能源需求。
    C.新能源的发展已经能与常规能源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D.只要消除政治上的阻碍就能实现重建全球能源系统。
    (3)根据原文的信息,以下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
    A.新能源工业已经准备好,并能够使能源革命变成现实。
    B.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用上环保型电力,彻底消除矿石燃料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C.到2050年每人碳排量由现在的4吨降低到大约1吨。
    D.全球新能源市场到2050年可以增加两位数,代替当今矿石燃料工业规模。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拔剑切而之   啖:吃。
    B.杀人如不能  举:举起。
    C.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D.沛公起厕   如:往。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起,立而饮之。      图穷而匕首见。
    C.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常以身翼蔽沛公(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
    A.(1) (2)(3) / (6) (7) (8) (9)/ (4) (5) (10)
    B.(1) (2)(3) / (6) (7) (9)/ (5) / (4) (8) (10)
    C.(1) (2)(3) (8)/ (6) (7) (9)/ (5) / (4) (10)
    D.(1) (2)(3) / (5) / (6) (7) (9) (8) / (4) (10)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只好用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2)                           ,大礼不辞小让。
    (3)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千呼万唤始出来,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至今仍普遍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仔细品读下面一句对联,说说这句对联的意思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出老》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下面的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有四处错误,按要求分别指出。(4分)
    征稿启事
      因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本部准备出版《语文学习园地》专刊。①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②稿件内容按本部要求写。③文体不限,每篇最好不超过1000字。④希望在本月24日以前投入本校征稿箱。⑤
      此致
    敬礼!
                       2018年5月6日
    (1)书写格式的四处错误是:
    a                                                  
    b                                                    
    (2)关联词运用不当的是第            句。
    (3)内容交代不清的是第       句。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塘雨思
    陆嘉明
    ①飘飘洒洒的春雨,把清瘦的古山塘出落得越发柔绵和幽静。我在雨中踽踽(jǔ jǔ:走路孤零零的样子)而行,一任轻风细雨扑入襟怀,茫茫坠绪倏地在心中泅漫(yīn màn:向四处散开或渗透),生命犹若失去了边界,竟然感到自己从古活到了今天。这是何等奇妙而超拔的精神体验啊。
    ②烟雨山塘,从东到西透迤而去,似与雨声共吟一首悠长淡雅的唐诗。我发现这里的平屋小楼,时而被宽宽窄窄的水埠隔断,又时而与古古朴朴的小桥相连。山塘的雨,也似有了时隔时连的感觉,恰似古典词曲中的长句复短句,既显示出断续相间错落有致的节奏,又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绵长不绝的旋律。我感受到了山塘雨所特有的音乐之美,这种音乐般的美感,竟不仅来自于听觉,而且还缘自于视觉,是视听觉共谋而相互融透的境界。
    ③今天我在山塘赏雨,确乎远离了市嚣俗尘,任凭心灵与天机相牵。你看看那雨:洒落在街面和小桥上,洒落在四方天井和深深庭院中,洒落在深黑浅灰的瓦楞上,洒落在静静流淌的河水里,自是那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闲散之态;你听听那雨:浙渐沥沥,细细微微,正与檐下人叨叨絮语,单调里分明透出一种亲切和柔情。独行雨中,旁若无人,我细细体悟着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然随意的人生况味。
    ④我爱山塘雨的安闲明澈,我钦仰雨中山塘的超逸宁谧。我何以会生出这层感情来呢?这成许是对纯素之美的仰慕和向往吧。遥想庄子在《刻意》中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故素也者,谓其无所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是啊,一个真实的人,确是“纯素”而无所杂而不亏其神的,人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何等不易!今之山塘雨,融于灵犀,沉浸其中而顿生感慨,许是在意识或潜意识深处,更是对“无杂而不亏其神”的仰羡和向往吧?
    ⑤山塘雨,飘进了我的思绪,洒透了我的心灵。雨,衬出我心境一片宁静,一片平和。看雨中山塘,就好像看一部“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的黑白影片。生活在屋檐下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平民,有的卷起了袖子淘米洗菜,有的在油漆脱落的门口与孩子白相,有的则在木格子窗前闲话家常,使人感到一种散淡安逸的人生情味。听山塘的雨声,又好像听一首“一切色彩喧哗”都已“消隐”的江南丝竹,依依袅袅是母亲吟唱的充满温馨之感的生命之歌。余光中说,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是啊,行在雨中,听在雨中,思在雨中,更激起我穿越岁月回忆历史的意趣,尽管盛唐气象烟消云散,明清繁华风光不再,但这条古街在起起伏伏中对古文明的执着坚守,古老的牌坊在风风雨雨里的幽叹低吟鳞次栉比的古宅里许许多多的老故事,却始终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时间定格成历史,行于(chì chù:漫步,走走停停)其间,如同置身历史。山塘雨,给人的也许不在游兴,而是回忆,是沉思,是品味。今天,春光乍泄,雨助我思,吸引我从历史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将来,确是一种与历史气脉相通的生命和精神的感悟。
    ⑥我在这座城市已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还是第一次行走在雨中山塘。身段苗条的水巷,娉娉婷婷地从东到西一路瘦了过去,绵绵密密的雨也一路瘦瘦的飘了过去。及至走过半塘,山塘水竟穿出或高或低的房舍,不再如半遮面的琵琶女,大大方方地依偎着堤岸,在雨的触摸中闪着眉眼,隔街面对着一扇扇门扉和窗根,漾出了生动的表情。河畔有树有草,有亭子和小屋,那是春天的小站。行人可以在这里赏春和听雨。我看到河对岸或稠密或疏朗的枕河人家,在烟雨中显得空空阔阔,迷迷茫茫。
    ⑦垂柳飘佛,雨声如乐,绿了肺腑,湿了灵思,顿觉凡尘俗垢都消失在山塘雨中。
                  (文章有删改)
    (1)结合一下文,说说第②和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烟雨山塘,从东到西逶迤而去,似与雨声共吟一首悠长淡雅的唐诗。
    ②鳞次栉比的古宅里许许多多的老故事,却始终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
    (2)文章第⑤段中说,山塘的雨声像江南丝竹,后面再引用余光中的话,“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是否还有必要?(4分)
    (3)文章第⑥段有这样一句话:“身段苗条的水巷,娉娉婷婷地从东到西一路瘦了过去,绵绵密密的雨也一路瘦瘦的飘了过去。”有人觉得用“瘦”来形容水巷和雨不合适,说说你的想法。(3分)
    (4)阅读下面两段话,比较“生命”的内涵是否一样。(4分)
    ①听山塘的雨声,又好像听一首“一切色彩喧哗”都已“消隐”的江南丝竹,依依袅袅是母亲吟唱的充满温馨之感的生命之歌。 (《山塘雨思》)
    ②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一棵小桃树》)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的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的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