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八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jìn) 寥(guō) 嵘(zhēng) 中流柱(dǐ) B. (jì) 制(è) 密(chóu) 百争流(gě) C. (é) 手(xié) 流(lán) 果累累(shuò) D. (yī) 深(suì) 寒(xuān) 流水淙(zóng)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雾霭 喧哗 杯盘狼藉 B. 渲泄 泯灭 人才辈出 C. 脉博 辩论 莫明其妙 D. 迷团 竞争 迫不急待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装腔作势、过分卖弄的人,总是要露出                 的。
    ②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不可再生资源,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③瞿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            他一被逮捕就招供认
    罪,          历史也早就忘了他。
    A. 原形 遏制 如果 那么 B. 原型 遏制 由于 因此 C. 原型 遏止 如果 那么 D. 原形 遏止 由于 因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B. 只有一张电影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C. 他侧着头,仰视着上前方,似乎在追踪一个遥远的目标…… D. 每年清明节,人们总要用扫墓和植树等方式来祭奠先人(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经过兄弟俩多年的,这家小店终于红火了起来。 B. 从操场回来后,小明发现自己放在课桌上的语文书了。 C. 平常活泼的小薇在这次团队活动中非常沉默,好像有什么的苦衷。 D. 送货师傅将大包裹扛上五楼,包裹从肩上卸下的那一刻,他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从他的话里,使我听到了很多弦外之音。 B. 2022年这所中职学校招收的新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C. 市民能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 D. 这件事后,谁又能否认他是一位既有爱心又有担当的老师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                          
    ①注重田野调查
    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 ④②③①⑤ B. ③④②⑤① C. ③②⑤①④ D. ④③②①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愿意是急流》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是奥地利的裴多菲。 B.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主要著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C.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题目,揭示了词的内容。 D.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隋唐,盛于宋。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是(  )
    A. 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 B. 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C. 北风老头神气十足地鼓起了腮帮子使劲地吹。 D. 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袖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注]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A. “醉别江楼橘柚香”,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B. “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C. 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人梦。 D. 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人工智能近来很火。普通人若要感受人工智能,跟阿尔法狗对弈也许不太好实现,但跟自己手机“对话”就容易多了。拿起手机,屏幕自动点亮,放下就自动锁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打电话,不再需要扯着嗓门嚷嚷,手机能将说话人声与背景噪音分开并增强,轻声细语也能顺畅交流……这些功能,依靠人工智能芯片,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
          在手机上显神通,应用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好现象,说明经过几起几落,人工智能的“虚火”在慢慢下降,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大量行业和领域能够与现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但技术并不是生搬就能用好,要细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如何融入,能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同时,人工智能应当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要拿得出硬技术,还要提升软实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先进了,各项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相匹配,才能让好技术真正发挥效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扶持之余更要提供保障,加强标准建设和监管,为人工智能应用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比如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为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对象;建立标准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等等。
           此外,还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不仅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有序监管的视野,也要确保在更远的将来,当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的那天来临,人类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摘编自赵展慧《人工智能应用为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标志着它已经完成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转化。
    B.人工智能研究只有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才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C.人工智能如果不能在各行各业中深度应用,它的发展潜力将十分有限。
    D.人工智能的技术先进了,管理能力跟不上、不匹配,就不能发挥效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首先从手机上的一些功能谈起,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
    B.文中将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比较,意在指出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C.作者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同时没有忽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尚低的现实。
    D.关于人工智能,本文强调应用的重要性,从企业、政府、法律等层面进行了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国产手机必将会满足消费者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B.中国如果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C.企业即使在生产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也未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D.国家如果无法为人工智能提供法律保障,人类未来将难以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古人崇尚青色,将其与许多美好的物象联系在一起,年轻人又被称为“青年”,正当年少是“青葱岁月”,廉洁奉公的官员是“青天”,技艺高超为“炉火纯青”,仕途亨通乃“平步青云”“青云直上”。被重视或喜爱除了所谓受到“青睐”,还可说成得到“青眼”“垂青”。史书亦可谓“青史”“汗青”,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往往被古人视为无上的荣耀。世间有五光十色,古人为何独对青色分外垂青呢?
           中国的先人们将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统一划分为“木火金土水”,即“五行”。人们对这五种自然物质的色彩加以观察和总结,由此产生了“青赤白黄黑”,即“五色”。《释名·释采帛》曰:“青,生也。象物生时色。”《说文解字》解释:“青,东方色也。”具体而言,青色五行属木,而木象征着具有生长的特性的植物,关乎春季和东方。春季象征一年之始,东方则象征一日之始,故青色便象征着“生”的希望与开始。可以想象,与远古先民的环境最休戚相关的颜色是青色,头顶青天,身傍碧水,放眼望去是葱葱郁郁的植被,无时无处不被青色所濡染和包围。在长久的无意识的共生中,青色浸染了古人的色彩观,并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观。对于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来说,青色的寓意古朴、庄重而神圣。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当青色以文字、意象的形式融入艺术创作时,它就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
    漫漫华夏文学史亦可称为一部青色的“劳模史”。有人统计过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位文豪共计 2800 多首使用色彩词的诗歌,其中提及青色就有709 处,数量居所有颜色之首。历代文人墨客撷草木之色,集山川之彩,铺陈设色,借色传情,或述一已之志,寄托人生理想,或抒一腔深情,感叹离愁别绪…… 乐此不疲地把各自对青色的推崇诉诸笔端,并将之巧妙地融于不同意境的创造,赋予青色独特且丰富的审美内涵。
          “诗画本一律”青色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丹青”之名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传统绘画中,无论是文人雅士创作的山水画,还是民间艺人创作的宗教壁画,艺术家们都格外关注颜料中的青、绿。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山水画的主色调就是青绿色。
    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也与中华民族“尚青”的传统密不可分。特别是宋代,青瓷制造发展至巅峰,宋人理性、沉静、悠远、淡泊的品格和青色冷静、阴柔、素雅、含蓄的特点完美契合,直观映照了色彩审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发展脉络。
           此外,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蓝印花布,也和中国布衣“青衣蓝衫”的现象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人多势众”,成为国人“尚青”观念的另一个注脚。
           青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颜色,它温润而不虚浮,灵动而不张扬,清爽而不单调。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色也将陪伴着我们不断创造出更加多姿多彩的情感牵念。
                                                                                                                             (选自云海《华夏千年一抹青》,有删改)
    (1)下列对古人祟尚青色原因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
    A.青色五行属木,属东方之色,代表生长,象征希望与开始。
    B.远古先民将情感寄托于色彩,其生存环境与青色休戚相关。
    C.在与青色的有意识共生中,青色成为人们审美中的重要色彩。
    D.青色是古代农耕文明的载体,其寓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2)下列对文中“有意味的形式”具体表现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历代文人墨客借青色寄托人生理想,创设诗词意境,丰富审美内涵。
    B.宋代青瓷,反映出宋人的品格追求与青色本身色彩特点的完美契合。
    C.中国传统绘画主色调为青绿色,这是尚青审美情趣在绘画中的体现。
    D.“蓝印花布”和“青衣蓝衫”一起承载着众多中国人崇尚青色的情感。
    (3)下列对文段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门见山点明观点,论据充足,论证过程条理清晰。
    B.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论述古人尚青现象。
    C.感性表述和理性分析相结合,语言凝练、典雅、厚重。
    D.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A.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B.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侯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C.希,尔,舍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D.浴乎,风乎舞,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及三年 比:比较
    C.异乎三子者之 撰:才能
    D.吾点也 与:赞同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是(  )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
    A.加之以师旅 B.生乎吾前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则何以哉
    (3)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中,不正确的是(  )
    A.平时就会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就做什么呢?
    B.我做这件事,等到三年,可使人人更有勇气,并且知道办法。
    C.(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下来,铿地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D.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孔子对子路“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B.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善于辞令。
    C.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D.文段通过个性化的言行,生动地塑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是弥足珍贵的真实记录。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上空缺的名句。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棉,                        
    (3)学而不思则罔,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5 . 仿照下面所给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6 . 请指出下面借条的至少四处错误。
                      借条
    今借到王磊850元,2天后归还。
                                                李晓军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是个不大点的小银匠店。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一个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别的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梳妆打扮、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做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扑哧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精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薄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两瓶酒回来看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天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整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小说第二自然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文章除了采用动作描写外,还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侯银匠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拽回了准备闯红灯的女儿并严厉地批评了她;一个肉铺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卖良心肉、用公平秤;一名装修师傅时隔半月,又特地赶到客户家里补上忘掉的一颗螺丝钉……其实,在我们心目中,每个人最贵的东西都不一样,你心中的是什么呢?
    请以“人生最贵的是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