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科目: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拜尚书左丞。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妤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弊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史。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尚书左丞      授予官职
    B.尤好文        归属
    C.帝嗟之        赞叹
    D.截没军资      因犯……罪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从征平原功
    A.昼继夜
    B.货贿事发
    C.乃墨涂字观之
    D.命归之
    (3)下列句子中,与“为家人所觉”句式相同的是
    A.不能容于远近
    B.学不可以已
    C.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祖莹嗜好读书,晩上常常在父母睡后用衣物遮蔽窗户防止光线透岀,偷偷读书。
    B.祖莹记忆超常,虽错拿《曲礼》,但仓促间仍一字不漏地背诵岀《尚书》三篇。
    C.祖莹博闻多识,能准确辨认出于广平王府挖得的“古玉印”的来历。
    D.祖莹家世显赫,自己也因才能超众深受朝廷赏识,一生仕途畅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唯倜傥之人称焉     卓越,非同一般
    B.以其愤               舒适
    C.仲尼而作《春秋》     困穷
    D.思空文以自见         使……流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是
    A.古者富贵名摩灭                 吾尝终日思矣
    B.退论书策,舒其愤               思垂空文自见
    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道。   今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至激义理者不然                 近自托无能之词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段列举古代圣贤身处逆境而发愤著书的事例,进一步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效仿古人著书。
    B.作者通过列举古代圣贤发愤著书的事例,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悲切郁闷之情。
    C.作者认为,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作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
    D.作者在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B.至赵矣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C.臣请汤镬              完成
    D.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通“熟”,仔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乃设九宾礼廷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B.秦强而赵弱                 若属皆为所虏
    C.大王遣一介使至赵           不如因而厚遇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以吾一日长
    (3)下列句子,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句读之不知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蔺相如力陈归璧于赵的理由,表现出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
    B.蔺相如在秦廷痛斥秦王的行为,表现了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
    C.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使蔺相如的形象更加生动,性格更加鲜明。
    D.“相视而嘻”这一细节表明秦国君臣轻视蔺相如,只顾相互嘻哈玩笑。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日;“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日击数牛士    用酒食慰劳
    B.赵王李牧    责备
    C.失亡多,边不得畜    在野外
    D.匈奴小入,详不胜    失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然匈奴李牧为怯    徒吾两人在也
    B.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C.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李牧大败匈奴的直接原因的是    (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③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
    A.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
    B.李牧为赵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
    C.赵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二是赵军斗志昂扬,三是李牧指挥得当。
    D.赵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李牧请战,李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夭地,渺沧海之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苏子愀,正襟危坐     ……的样子
    B.侣鱼虾而麋鹿         以……为朋友
    C.举匏樽以相           同“嘱”,劝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合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表转折
    B.相与枕藉舟中             形容词词尾
    C.为其然也                 什么
    D.物与我皆无尽也           那么
    (3)下列句子,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是
    A.不拘于时
    B.何为其然也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中“客”举曹操之例,借此表述“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并由此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B.第二段中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而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C.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写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D.本赋运用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古代的半步
    B.驽马十,功在不舍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C.蟹六跪而二    蟹脚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锲而舍之”中的“而”相同的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各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是    (      )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下列句子最能表达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的是(      )
    A.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B.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C.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D.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遏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正襟而问客日    端坐  
    B.山川相            通“缭”,盘绕
    C.江陵              攻占  
    D.而卒莫也        消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侣鱼虾友麋鹿      去今之墓葬焉
    B.举匏樽相属        吾一日长乎尔
    C.物与我皆无尽也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寄蜉蝣天地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山谷中者
    (3)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是    (      )
    A.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怎么在(战争中失败)呢?
    C.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可是并没有流走。
    D.这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对我和你都很适合。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客人的回答抒发了对曹操的仰慕之情,表达了老当益壮的决心和意志。
    B.苏子借水与月阐发万物和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表明他能辩证地看问题。
    C.苏子对清风、明月的看法和态度,体现了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D.文段多处运用对偶和比喻,句子长短错落,韵脚灵活多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沛公之樊哙者也    古时乘车,站在车的右边担任车夫、警卫的人
    B.杀人如不能      列举
    C.为大王不取也    敬辞,私下里
    D.遣将守关者      故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古今同义的是    (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B.备他盗之出入与
    C.将军战,臣战河南
    D.坐,沛公起如厕
    (3)下列句子中,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是    (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此其志不在小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4)对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是    (      )
    A.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话,不是“仅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而是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是明显不一样的。
    B.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斥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话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把清浊分辨            只应该
    B.可怎生了盗跖、颜渊    混淆
    C.你错贤愚枉做天          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        邀请
    (2)【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
    “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最准确    (      )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3)这首曲子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呼告    对偶    借代    拟人
    B.比喻    呼告    对偶    夸张
    C.比喻    对偶    拟人    呼告
    D.排比    对比    比喻    拟人
    (4)这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
    A.否定神权  
    B.指斥天命
    C.悲叹自己的命运  
    D.控诉黑暗的封建统治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眀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舞之潜蛟        深谷
    B.兮予怀          茫然的样子
    C.余音,不绝如缕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D.山川相,郁乎苍苍  盘绕
    (2)下列句子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相同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有吹洞箫者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固一世之雄也
    (3)下列对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章开头紧扣题目,仅二十个字就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言简意赅。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了初秋时节江上的自然风光,衬托出游人平静爽快的心境。
    C.“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显示了作者对古代诗歌的喜爱,逼真地写出了封建社会文人墨客特有的兴致和雅怀。
    D.“白露横江”,写秋意之浓;“水光接天”,状秋水之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