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胀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的。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他就是吃到了,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小孩子读寓言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但成年人只顾自己,使社会变得肮脏喧闹。
B.作者借题发挥,呼吁净化社会环境,成年人要为后代创造纯洁朴实的社会空间。
C.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看你编的寓言故事是不是有好的教育意义。
D.作者借题发挥,从读书转向环境保护,认为应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洁净安定的环境。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作者认为并不是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
B.大胖子往往度量比较大,不爱斤斤计较。
C.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
D.诉苦经不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3)文段中对“苍蝇”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苍蝇”比喻那些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的人。
B.“苍蝇”比喻那些阿谀奉承的人。
C.“苍蝇”比喻那些只为蝇头小利工作的人。
D.“苍蝇”比喻那些趋炎附势,不求上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