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美术救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通过美育为青少年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②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机遇、家国情怀。也正是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可以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③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们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有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美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摒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
    ④美育是审关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铸基。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站在民族兴盛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是因为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⑤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们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们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1)下列关于“美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指出美育的重要性,说美育关乎祖国青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B.当今时代美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都认为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C.美育不仅是应试和对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是让孩子们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D.美育从细处说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和追求美,从大处说是在以文育人、以美化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开头简要叙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大学老教授的事件,并鲜明地引出了文章观点
    B.文章第二段中三个“什么是”句式铺排而出,含蓄而富有文采地表明了美育的重要性。
    C.文章第三段条分缕析地列述了我国美育的不良现状和短板问题,从反面论述了美育要义。
    D.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借王国维、鲁迅、蔡元培的素材论证了美育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孩子靠着生命的直觉画出了蓝苹果、黑苹果、紫苹果,我们要积极地引导。
    B.美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美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类观,深植优秀传统文化于内心
    C.学校、家庭和社会能摒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就能确保每个孩子接受受益一生的美育。
    D.当代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成为有信念、有怀、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