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阅读理解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让睡眠被偷走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感觉真好。可如今,这却成了很多人的奢望。
    ②《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一的人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③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两方面,近日,一篇名为《每天2点睡觉,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晚期》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最拼的一次是连续工作7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像他这样熬夜晚睡的人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另外,睡眠质量差的人,有许多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者,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差。同时,有四分之一的人失眠是因为玩手机。
    ④我们的大脑中有个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即中枢时钟。这个中枢时钟每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它的角色就是总监工,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到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其中,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作出反应。要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出褪黑素,帮助入睡。当太阳升起,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就会停止分泌框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⑤太阳光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目前市面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完线基本上属于蓝光。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框时钟就会认为天亮了,进一步减少稳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疾病。
    ⑥睡眠不足会影响容颜。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酵。过量的皮质酵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⑦睡眠不足还会损害人的注意力。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重特大伤亡事故中约40%是疲劳驾驶造成的。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⑧睡眠“负债累累”,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将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甚至提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风险。
    ⑨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可见睡眠已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试金石。提高警惕,莫让你的睡眠被偷走!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是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B.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中枢时钟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
    C.蓝光是一种不良光线,它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
    D.皮质醇过量就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没有体现语言准确性的是( )
    A.《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
    B.可见睡眠已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
    C.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重特大伤亡事故中40%是疲劳驾驶造成的。
    D.其中,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
    (3)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章第②段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入睡困难”的普遍性和睡眠特点。
    B.睡眠不足的危害包括影响容颜,损害人的注意力,危害人的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只要睡眠不足就会影响身高发育。
    C.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影响皮肤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D.本文首先从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对睡眠的影响,明确睡眠不足的危害,并提出如何克服睡眠不足的措施及保证睡眠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