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文物是指名胜古迹。它们多是历史上皇家与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自然是首要保护的。
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更多地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是在故宫,而是在胡同和四合院里。但要保护起来并非易事。
记得与一位文友在电视上谈城市保护时,这位文友说:“北京比天津古老得多,也经典得多,紫禁城、天坛、雍和宫、颐和园.天津有吗?要保护首先是北京。”显然这位文友把文物与文化两个不同意义的事物混淆了。文物之间可以划分品级,文化之间却是完全平等的。各个民族、地域、城市的文化都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的创造,都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从整体文化上说,也就失去其中一个独特的文化个性。
然而,巴黎的过去和我们今天一样,也经受过现代化的冲击。特别是五六十年代,高楼大厦要在巴黎市中心立足,成群的汽车都想在老城区内冲开宽阔的大道。老城区的街道狭窄,房子的设施陈旧,卫生条件差,供电不足,从实用的角度完全有理由拆掉和另建新楼——这些理由被房地产商们叫嚷得最凶。现在使我们为之倾倒的古老又迷人的沃日广场,在当初差不多已经被宣布了死刑。尽管法国最早的城市保护法颁布于1913年,但受保护的数万座建筑都属文物,没有民居。1943年以来的保护法规定有了进步,开始注重文物的“历史环境”,名胜古迹方圆500米之内的所有民居建筑都受保护,但从民居的角度看还不过是沾了名胜古迹的光,并没有独立的民居的保护条例。这由于名胜古迹是一座座建筑,比较好保护;民居是一片片城区,而且其中良莠掺杂,产权分散,很难规划。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城市保护的最大问题都不在名胜古迹而在民居方面。那么究竟是谁把巴黎这大片大片的老街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
(1)下列对文中“文物”与“文化”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文物和文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B.文物的承载和表现相对于文化而言更加广泛。
C.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
D.文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文化不受现代化的冲击。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多数人知道文物与文化之间的差别。
B.大部分人并不具备保护文物的能力,同样也不具备保护文化的能力。
C.国内外的文化保护措施完全不同。
D.人民的力量对于文化的保护是功不可没的。
(3)简要谈谈选段中作者对文物与文化关系是怎样思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