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老师!老师!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开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忆旧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 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好在,他终归识字,厚有文化。乡村其实最为明晓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能带来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所必需。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枯荣,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枯荣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他写的一本名为《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读下来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如流水般在干涸的沙地上蜿蜒涓涓,奔袭挣脱,流着可谓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头发白了;我们步入中年了,老师身体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 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那些学生,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早已忘却的过往。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教语文。在一个酷暑天,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令人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要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而然,教室里那一天是空落闲置,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还反问老师,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半天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忙,又有什么错?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着同学们逃课正合了校规宪法,适合了人情事律,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口无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在这次见老师时,面对这位耄耋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才执意地告别离去,不无快 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工作在外,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虽然他一生坎坷,到了年老,却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衍出一片树木林地。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起身;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 口看他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行走的一棵年迈的老树。直至他在村头渐缓地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自己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 ;说不出他哪儿不凡,可就是觉得他不凡。也许这个世界本身,是凡人才拥有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1)开头第一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第⑤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2分)
    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那些学生,过着忆旧的生活。
    (3)文中的张梦庚老师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3分)
    (4)文章的标题“老师!老师! ”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3分)
    (5)文章第⑦段说“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结合 文章内容,简述“我 ”因为什么事内疚?这篇文章中的“我 ”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