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二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zhào) 炮(zháo) 紧咒(gū) 便宜用事(piàn)
    B. (chén) 狡(jié) 一纸(dá) 强弓硬(nǔ)
    C. 帖(yùn) 跷(qiāo) 剖图(pōu) 不酒力(shènɡ)
    D. (pí) 龃(yǔ) 子手(ɡuì) 筹交错(ɡōn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麾下 漫溯 峥荣 妄自菲薄
    B. 粗糙 隽永 同榻 风华正冒
    C. 笙箫 汹涌 馥郁 拈弓搭箭
    D. 蝉蜕 佯醉 禀告 仗义直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职校学生要实现美好的青春梦想,从一开始就          良好的意志品质。
    ②做一个有          有品位的人,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          守候在静止的岸,    做飞速行驶的舟。
    A. 塑造 修养 不但 而且
    B. 锻造 修养 与其 不如
    C. 锻造 涵养 不但 而且
    D. 塑造 涵养 与其 不如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于2020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
    B. 各地要充分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C. 传说—,每年“七夕”,成群的喜鹊飞上银河搭桥,这样牛郎和织女才能在鹊桥相会。
    D.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这对失散多年的姐妹终于了。
    B. 虽然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队员们却
    C. 今年的国际风筝节如期开幕,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
    D. 当代印刷业发达,出版的书刊,必须披沙拣金,才能觅得好书。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B.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 “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D. 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 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A. 一、二两句写溪水与诗人一路同行,相依相伴。
    B. 三、四两句写溪水与诗人岭头惜别,依依难舍。
    C. 该诗写景状物,化无情为有情,别有一番情趣。
    D. 全诗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现实的憎恶。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
    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
    (1)曹操见信为什么不向蔡张二人核实信上内容的真伪,却说“我欲使二人进兵”?
    (2)曹操见到二人首级方知中计,可为什么用“二人息慢军法,吾故斩之"的话来搪塞众将的询问?这又说明什么?
    (3)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人“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4)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周瑜和蒋干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⑩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 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
    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⑪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⑫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2)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①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②我决定咬了牙……
    (3)作者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
    (4)《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兴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
    (5)结合冰心小时候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