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安丘职专 高三一轮模拟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意(qiè) 臬(guī) 拖(lèi) 振聋发(kuì) B. (qiǎng) 染(jiān) 蔽(yìn) 肤之痛(qiè) C. (jiào) 离(jiān) 按(nà) 咸维新(yù) D. (jiǎo) 问(jié) 友(yí) 然心动(pēng)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噩梦 贤慧 恰如其分 伶牙俐齿 B. 筹划 贸然 浮光掠影 急言厉色 C. 蒙眬 销魂 人情世故 变幻无常 D. 鬼秘 仓皇 坚忍不拔 毕恭毕敬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 我们同台湾分裂势力斗争的________,绝不是要不要民主、实行哪种制度的问题而是要统一还是要分裂的问题。
    (2)最近在世界各地________的新冠疫情,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3)_________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_____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A. 性质 爆发 即使 也 B. 性质 暴发 只要 就 C. 实质 暴发 只要 就 D. 实质 爆发 即使 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虽然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队员们却 B. 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生活美满幸福。 C. 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田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的感觉。 D. 今年的国际风筝节如期开幕,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B. 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金钱的占有量不是幸福与否的标准,而且从来也不是。 C. 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D.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果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 为应对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商务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C.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而且你越思考问题,问题就越多。
    ②就像影子一样,你总想也总以为可以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你永远也做不到。
    ③是不是问题在作弄我们呢?
    ④后来我好像有些明白,人和问题的关系就像身体和影子的关系一样,其实影子就是人的产物。
    ⑤问题就像上帝一样嘲笑着探究问题的人类。
    ⑥所以昆德拉说,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A. ②③①⑥④⑤ B. ③②①⑥⑤④ C. ⑤⑥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⑥④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的四季》的作者张洁和《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都是当代作家。 B. 孔子和荀子都生活在战国时期,莎士比亚和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C. 单据也是一种便条,但适用范围仅限于钱、财、物方面。 D. 散文《明湖居听书》的作者是刘鹗,《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的裴多菲。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B. 这巴掌大的小山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 C. 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 D. 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A. “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之一,“清江引”是曲牌名。 B. 第一、二句写梅花破蕊早放,向人们透露春的讯息。 C. 第三、四句写梅花迥异群芳、坚贞自守的高洁品格。 D. 此曲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梅的孤芳自赏。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 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 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3)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 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
    C.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
    (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  )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⑥D. ①③⑤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几乎每一位谈论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士,都会把艺术批评作为市场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会认为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
    ②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现代绘画和当代艺术,当代的艺术批评给予了深刻细致的关注。各地艺术批评家们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对艺术作品与思想的剖析已经涉及大大小小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都必然会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
    ③但是批评不是万能的。批评首先应当是学术的,只有真正学术的艺术批评才是开启优秀艺术品的思想之匙。对于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观点的论据,实质上是一些艺术史论工作者对名家作品的鉴赏评价,以及对个别艺术家作品与创作试图予以定位的剖析解构,这些批评的文句语言与行文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格式化的相似特征,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和思想的标准。
    ④因此,对于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必须首先为批评正名才行。
    ⑤真正的艺术批评只会看重优秀的艺术创作,决不会把平庸的作品推到大众之中去,更不能把庸俗的艺术作品介绍给艺术品收藏人士;批评家之间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
    ⑥艺术批评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为了某种商业的目的或人情师承关系,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只是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所以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后者的这份责任。
    ⑦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家也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
    ⑧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或是一个首要的先行步骤。批评家们更多地转向艺术策展,组织艺术展览活动或为艺术家展览撰写前言,已经蔓延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这就是批评家们纷纷走向“出台”的戏言。
    ⑨批评家属于学术的才对,市场的应该是属于策展人、艺术代理人。批评家的观点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坚持自己的艺术眼光;批评家要能以敏锐的智慧纵观当代中国的艺术创作与发展,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才能推动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人士才会有信任。
    (1)本文关于“艺术批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批评能够决定和左右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
    B.艺术批评应该针对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
    C.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因而也越来越有了功利色彩。
    D.艺术批评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
    (2)对“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批评是艺术市场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B.在当下,因为艺术批评偏离了学术,导致艺术品市场的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
    C.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的行为,会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得到缓解。
    D.目前,艺术家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每一位谈论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士,都会把艺术批评作为市场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B.当代的艺术批评对传统中国画、现代绘画和当代艺术给予了深刻细致的关注。
    C.只要是艺术作品,必然会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
    D.对于艺术市场,必须首先为批评正名才行。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
    B.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C.秦时与臣 游:结交
    D.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活 羡长江无穷
    B.今人有大功击之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良曰:长臣 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D.具沛公言报项王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3)下列句子中,与“毋从俱死也”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果地震陇西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B.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粗中有细的性格。
    C.项羽对项伯的信任,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D.人物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刘邦等人的鲜明性格。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语段中空缺的名句。(任选3句)(3分)
                 ,此时无声胜有声。
            _____,只有香如故。
                  ,清泉石上流。
    人生得意须尽欢,             
                  ,善假于物也。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3分)
      为我国现代教育作出卓越贡献的公认的人民教育家和社会改革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至今影响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1)                                                                                                                              
    (2)                                                                         
    (3)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拟写一则寻物启事。(4分)
      教师节那天,2011级动漫一班的王飞同学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不慎丢失了一串钥匙。共有五把,其中三把铜钥匙,两把铝合金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卡通公仔。王飞非常着急,准备写一份寻物启事,请你代替他写一则寻物启事。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语言得体。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履 痕
    ①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 ”
    ②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 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草”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
    ③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
    ④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每天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 20 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 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 20 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⑤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⑥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
    ⑦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 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 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
    ⑧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
    ⑨有时,我想, 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
    (1)分析第②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及其引号的作用。(2分)
                                                                                                                                  
                                                                              
    (2)写出“我”三次穿鞋的经历(3分)
                                                                                                                                  
                                                                                                                                                                                                            
                                                                              
    (3)分析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4)对题目《履痕》作简要分析。(3分)
                                                                                                                                  
                                                                                                                                                                                                            
                                                                              
    (5)认真研读第⑦段: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场合,面对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我”和“妈妈”各有什么样的心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做简洁的描述。(4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职高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作文。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