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民族中专 高三一轮模拟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chěng) 子手(kuài) 心旷神(yí) B. (bù) 或焉(fǒu) 屡见不(xiǎn) C. 异(chà) 凌花(xiāo) 精竭虑(dān) D. 误(miù) 黑黢(qūn) 忧心忡(chōng)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不值得。 B. 对于这位面临死亡的人打算如何渡过这最后的时日,我们总是感到很有兴趣的。 C.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历色。 D. 编书人未能画成图像,她们自然也就辩认不出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每个人必须不断学习。
    (2)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 ,但我们应该牢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导。
    (3)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 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 中止 优越  就是 或许 B. 终止 优裕 而是 或者 C. 中止  优越  而是 或者 D. 终止  优裕 就是 或许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B. 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C.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D. 我国有两处文化遗址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遗产:即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了。 B. 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吧。 D.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B. 金秋季节,小王决心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来的心愿。 C. 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卡夫卡的巨大功绩在于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D. 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④③⑥②①⑤ C. ⑤④⑥①③② D. ⑤③②①④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江堰》的作者李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都是当代诗人。 B. 著名的游记《石钟山记》和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 C. 在古代,“左迁”“迁谪”“逐”“去”均表示降职。 D. 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殿试三级。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 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 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绩,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 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 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不乏“工匠精神”。近代以来,中国“工匠精神”之所以会迅速消失,显然与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以及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多重因素有关。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②“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二,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流传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③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没有信仰,就算再好的技艺也难传承下来。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都会通过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这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为维护行业铁律,会员入会、拜师,都会举行专门的祭祖仪式。谨守行规、尊师敬祖、团结同仁,已经成为这些仪式的核心内容。
      ④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防止财富外流,在没有专利的年代,匠人发明了一系列保护自身利益的办法。如在匠人中广泛流传的《老虎拜猫学艺》的故事,讲的就是如遇不淑弟子,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的问题。但是,出于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徒弟是不能不收的。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
      ⑤在传统社会中,很多行业生产都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如果说“手艺”也是财富,按小农经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准则,这份财富只能传给一代又一代的本家族的长子。这种看似自私与狭隘的做法,实际上是古人对切身利益的一种“自我保护”,与当下的“专利申请”并无本质区别。人们凭借着这些密不传人的祖传技艺,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为家族赢得了利益。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会是一种行业组织,它通过共同信仰组织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抗风险能力。
    B.“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指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意跳槽改行。
    C.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创造一个行业神作为行业内部的共同信仰,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
    D.为维护行业铁律,会员入会、拜师,都会举行专门的祭祖仪式,仪式核心内容包括谨守行规、尊师敬祖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行业组织不但在行业内部制定自己的“行规”,而且还与其他不同行业和不同行帮一起遵守流传的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
    B.传统技艺的传承固然需要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行业神的创造使行业内部有共同的信仰,这就更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
    C.“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说的就是“工匠精神”的文化支撑,因为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
    D.《老虎拜猫学艺》表明匠人们在遇到不淑弟子时懂得保护自身的利益;“肥水不流外人田”意味着家族技艺的自我保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和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因素使得中国“工匠精神”迅速消失。
    B.“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信仰支撑和文化支撑,其中“信仰支撑”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因为它关乎传统技艺的传承。
    C.在传统技艺的传承过程中,师傅招收徒弟非常注重其人品;师徒关系的建立,则将使彼此形成一种具有宗法制特征的关系。
    D.家族技艺不外传,其实是类似现在专利申请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虽然具有小农经济的狭隘意识,但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景阳冈上打老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如此悬殊呢?
    ②人体里有两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
    ③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这就叫内分泌失调。分泌过多,就会长成巨人;分泌过少,就成为侏儒。武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⑤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⑥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调查材料显示,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1995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50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胎的平均相差4.4厘米,而同卵双胎的平均只差1.7厘米。显然,这是因为同卵双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
    (1)关于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下列没有起作用的一项是(  )
    A.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B.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C.肝脏等组织。
    D.父母遗传的因素。
    (2)关于武大郎身材矮小的原因,下列表述属于不可能的因素的一项是(  )
    A.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对青春期的影响很大的性腺分泌较少。
    C.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D.父母遗传的因素。
    (3)关于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生长激素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然后就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是先通过生长因子,然后再对骨骼起直接作用。
    D.如果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易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慈?感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严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复,可知矣 欲人无惑也难矣
    B.择师教之 耻学于师
    C.其皆出于此吾前
    D.不拘时 学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见识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古往今来,有许多表现人物品质的诗句。《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金石可镂”;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        ”求学态度,这与《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千金散尽还复来”;《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用“问苍茫大地,       ”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赤壁赋》中苏轼面对客人的悲叹,苏轼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两句从自然不变的角度来阐释万物与人永恒的道理,尽显豁达的人生观。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下面是网友设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LOGO图案,
    请写出除文字部分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3分)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拟写一则寻物启事。(4分)
      教师节那天,2019级动漫(1)班的王伟同学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不慎丢失了一串钥匙。共有五把,其中三把铜钥匙,两把铝合金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史努比狗。王伟非常着急,准备写一份寻物启事,并表示要对这送还失物的人当面感谢,希望捡到失物的人能与他联系(联系电话:135xxxxxxxx)。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把寂寞的锄头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⑪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⑫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⑬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⑭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
    ⑮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1)请你谈谈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3分)
    (2)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3分)
    (3)请分析文中画线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4)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①段。(3分)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3分)

    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再羞于谈论梦想的时代,它支撑起无数大国工匠向星辰大海出发的信念,也让这片土地上无数平凡人的梦想落地开花。迈入新时代的我们,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拥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拥有对美好明天的渴盼和信心。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达。为了更美好的中国,为了更美好的自己,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
      请结合材料,以“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700字;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