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单元同步训练30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 旖旎(nǐ)    笙箫(xiào)    沉默(mò) B. 磨砺(lì)    青荇(xíng)    妩媚(mèi) C. 河畔(bàn)    雕琢(zhuó)    一潭(tán) D. 竹篙(gāo)    漫溯(sù)    斑斓(lá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点缀  涰泣  文凭  事实     B. 宽广  的确  鼓励  舟揖 C. 覆没  埋怨  达到  舞导     D. 罗辑  适当  领域  课业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________,自如而不________,审慎而不________,恬淡而不________,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A. 急趋  窘迫  狷躁  凡庸 B. 急趋  狷躁  窘迫  凡庸 C. 窘迫  狷躁  凡庸  急趋 D. 窘迫  凡庸  急趋  狷躁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京剧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在表演上各具特色。 B. 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天文社呢? C. “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别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 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C.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 D. 花果山玉女峰以“江苏第一峰”而,引来无数宾客登高览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们的心弦,在感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在男子58公斤级比赛中,济南选手击败对手获得冠军并取得金牌。 C. 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D. 空中飘来一丝优雅的琴音,那跳动的音符在我的耳畔浮现回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妤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 ④③②①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④②①③⑤ D. ①②⑤④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句子中,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夸张) B. 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比喻) C. “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引用) D.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反问)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9 . 《淡之美》是一篇经典的________散文,兼有________的说理性和________语言优美、行文自由灵活的特点。作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作者李国文,________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等。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0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到兴趣的。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1)从文段看,作者从淡妆自然的女孩;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述“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2)文中女孩子的淡妆与浓妆的对比,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的对比,各突出了“淡之美”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是怎样从正反面论述“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说“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请概括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朱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需提起它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般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看门还未闲,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殊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殊红的方场辶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殊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红楼梦》《水浒传》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睛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