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新航科技学校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sù) 承 (chóu) 敛声气(bǐng) B. 度(cǔn) 立 (wù) 一湖涂(tà) C. 视 (kuī) 拾 (zhé) 有放矢(dì) D. 道(hàng) 缧(xiè) 体裁衣(liàng)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诺大 账簿 莫衷一事 B. 讴歌 耗费 怨天尤人 C. 辍学 须臾 无精打采 D. 骐骥 租赁 摩肩接踵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入了迷得去搜集材料,把祥子的样貌和生活_____过不知道多少次,材料变了,人也就变了。
    ②注重能力_____ ,难度稳中有降,今年高考的理综化学试题结构与往年相同。
    ③很多人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治山理水,其实这种认识是很_____ 的。
    A. 变幻 考察 肤浅 B. 变换 考察 肤浅 C. 变幻 考查 肤浅 D. 变换 考察 浮浅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车多如过江之鲫,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深圳决定全面禁止电动车上路,不料这引起了社会热议。 B. 著名作家王先生在他新近的作品中,对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揭露。 C. 几个孩子打篮球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一时间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 D. 齐达内精湛的脚法,使与他同场竞技的球星们黯然失色。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B.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C. 经过老师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 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B.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处女座《昆仑殇》,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杰出诗人。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集》。 D. 朱自清,字秋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长诗《毁灭》,诗集《踪迹》。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就勇敢的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 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③既然钟情于玫瑰 ④既然选择了远方
    A. ④③②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①②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诗句中,没有提及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B.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C.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B.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还在窃窃私语。 C. 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D.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声春晓。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
    A. 障泥未解玉腺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鞋,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解鞍敬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软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一声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C.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晚,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酒、乐达的诗人形象。 D. 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行适输悦。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白菜化”,IV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特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
    (《国际先导报》2013年7月5日,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  )
    A.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
    B.“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
    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的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
    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
    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商业资本价值。
    C.“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来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D.“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来,因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
    B.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以致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
    C.“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
    D.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
    【考点】 科普阅读 【难度】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破除不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准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子系统,也是社会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自然延伸。市域具有相对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具有统筹县域和基层的行动能力,有助于克服县域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等问题。这就需要准确界定市域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县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基础。
    紧紧围绕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人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等。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促进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现代化;以基础教育、国民教育、继续教育为保障,推动人的素质现代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要破除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最近,不少地方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了符合地区特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措施,就是以制度建设推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尝试。
    精准对接城乡融合发展,检验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市域涵盖了城镇和乡村,克服了县域和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的单向度问题,适应了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把市域治理放在城乡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才能进一步发挥市域社会治理承上启下的作用。城市与乡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互融互促。为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城乡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动和公共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是保障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安全生产,还是推进社会治安、城市文明、城市治理,都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作用,通过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说,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合作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各地需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立足实际对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有助于高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域社会治理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是因为没有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
    B.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破除体制机制对人的现代化的种种制约障碍。C.市域涵盖了城镇与乡村,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都更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D.市域社会治理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统筹谋划作用,提升治理能力。
    (2)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要高度重视。
    B、文章通过比较市域、县域和基层在社会治理上的不同,突出了市域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说明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人的现代化,有益于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D.文章针对市域社会治理的阐释,层层递进,首尾呼应,从四个方面阐释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域治理体系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心,对县域治理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文章把市域社会治理放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城乡统筹兼顾、互融互促的必要性。
    C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具体表现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D.市域社会管理不断现代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等各类要素向市域聚集。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C.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此三者,吾遗也 恨:遗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尔无忘乃父之志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组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皆背晋以归梁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其所以失之者 尔三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1)       ,千金散尽还复来。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        ,善假于物也。 (4)        ,不得通其道。
    (5)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仿照画线句子,填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4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请假条。(3分)
    李明 12月 28日早晨下楼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脚可能骨折,上午要去医院拍片。请据此以李明的名义给班主任王莉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要求:(1) 注意请假条格式;(2) 请假事由简明扼要;(3)文中的姓名均为化名(王莉老师、学生李明),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 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4分)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3分)
    (4)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4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于是,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