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潍坊商校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xiǎo) 幽(pì) 自自怜(ài) B. 泣(chuò) (ní) 而不舍(qiè) C. 蜊(gé) 让(chán) 发如银(bìn) D. 防(dī) 骨 (suǐ) 生死关(yōu)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须臾 蜿蜒 帐簿 残羹冷炙 B. 商榷 脉搏 影牒 心旷神贻 C. 湛蓝 寂寥 竹篙 道貌岸然 D. 沉缅 旁鹜 回溯 入不敷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_______,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②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固然带来了交际的方便,但大量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_______出了民族文化心理中非理性、不成熟的一面。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坚持不懈努力,_______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A. 聚集 折射 只要 就 B. 聚积 折射 只要 就 C. 聚集 映射 只有 才 D. 聚积 映射 只有 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矮小而结实地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 如果游人来到这里,就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喊出:“啊,神奇地蝴蝶,多么可爱”! C. 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 D. 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过去?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美房价崩跌导致丧失赎回权的房产数目创新高,不良资产,一些金融机构因受拖累而濒临破产倒闭。 B. 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是的大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朵奇葩。 C. 对甘地的许多观点,泰戈尔不仅,而且苛评有加。然而,他对甘地的品格却极为钦佩。我们从他们的友谊中看到了什么是伟大情怀。 D. 《康熙秘史》已经在三大卫星频道播出多日了,夏雨饰演的康熙也大热银屏,影帝演皇帝,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B.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 这次科考活动获取的材料很有价值,有助于课题的深化研究。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④这样,窗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A. ②③①⑤⑥④ B. ①③⑤④⑥② C. ①③②④⑥⑤ D. ②①③④⑥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B. 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集有《欧游杂记》《你我》。 C. 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羊脂球》。 D. 《报任安书》的“书”即是书信,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项是(  )
    A. 我的行李落在前面那辆的士上了,多亏了你开车帮我找回;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B. 胡毅然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在省组织的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主办单位将惠赠丛书一套。 C. 令媛在国际幼儿教育协会、国际幼儿美术协会等多家举办的美术大赛中获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特别感谢你。 D. 第十六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暨“检察院的故事”创作研讨会将在方城县检察院举行,到时敬请您莅临指导。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A. 这首诗属于送别诗,内容清淡如水,但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B.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动静结合,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C. 诗中“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 D. 诗短短二十个字,用白描的书法写出诗人与友人淡淡哀伤而又优美的送别。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
    (1)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相符的一项是(  )
    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信息是由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静止状态的属性。
    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未经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2)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
    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会形成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3)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  )
    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
    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各题。
    你会同意将猪细胞植入自己的大脑吗?有些罹患帕金森病的人会同意的,他们希望这种移植能够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帕金森病会导致静止性震颤和移动困难,该病是由生成多巴胺的脑细胞逐渐减少引起的,而多巴胺有助于控制我们的运动。目前,该病的疗法是用药物来替代损失的多巴胺,但是多年来这些药物的疗效正在逐渐降低。因此,活细胞技术公司( Living Cell Technologies)应运而生。这家公司正在利用猪脉络丛中的细胞开发一种疗法,该疗法会使脑结构形成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的一种混合物,该混合物有助于使神经细胞保持健康。在患有帕金森病的大鼠中,此疗法已经获得成功。
    目前该疗法已试用于人体。在首次小规模试验中,研究人员将40粒藻酸盐胶囊植入四名患者的大脑一侧。他们先将猪细胞置于藻酸盐多孔的涂层内,这种藻酸盐由海藻制成,允许生长因子移动到周围的脑组织中,然而它也应当能够阻止患者的免疫细胞介入,使猪细胞免遭攻击。每个藻酸盐胶囊约有半毫米宽,含有大约一千个猪细胞。虽然该疗法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四位患者的试验结果令人满怀希望。此外,这种疗法也正在用于糖尿病患者,但植入的是猪的胰腺细胞。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如行走和切割食品时的自食程度,可将患者的表现分为199个组别。根据记录,接受胶囊植入术的小组平均要高出14级。但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史蒂文·吉尔( Steven Gil)称:这可能是由于安慰剂效应造成的,因为患者在手术后立即得到了改善。他说:神经细胞不会那么快速地重生。吉尔还提出:研究中的人们似乎很快地有所好转,因为他们最初夸大了他们的症状严重程度,以便获得一个接受临床试验的名额。但是,这四名患者长期保持了这种好转的状况-----已经保持了18个月。
    在这个问题上,规模较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应该能够让研究人员了解得更多。因此,研究人员又将多达120粒胶囊植入患者大脑的两侧。11月,对照试验结果将会公开。在某种程度上,帕金森病的另一种细胞疗法也获得了成功。该疗法利用的植入物是具有多巴胺生成功能的、取自流产胎儿的脑细胞,但是这样的组织难以获得。还有别的希望:将成人干细胞转化为产生多巴胺的细胞。例如,利用患者的皮肤细胞进行转化。如果这样可行的话,那么植入物就不会有任何遭到免疫排斥的风险了。
    有关这种由动物到人类的移植,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一种被称为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毒素在猪的DNA中处于休眠状态,可能会交叉感染到人类,引起新的疾病。但是,迄今为止,已经接受猪胰腺细胞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尚未发生过感染。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帕金森病是由生成多巴胺的脑细胞逐渐增多,引起患者静止性震颤和移动困难的一种疾病。
    B. 藻酸盐允许生长因子移动到周围的脑组织中,应当阻止患者的免疫细胞介入,使猪细胞免遭攻击。
    C. 将猪的脑细胞移植给帕金森患者的疗法也正在用于糖尿病患者,但植入的是猪的胰腺细胞。
    D. 用具有多巴胺生成功能的、取自流产胎儿的脑细胞作为植入物的疗法也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没有明确论述了帕金森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B. 引用吉尔的“神经细胞不会那么快速地重生”这一说法,是为了证明患者病情的恶化有可能是安慰剂效应造成的。
    C.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帕金森病的两种疗法,并以大量篇幅介绍了藻酸盐和患者的情况。
    D. 文章在论证帕金森病的疗法和疗效时,使用了一系列的数字,很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用药物来替代损失掉的多巴胺这一疗法的疗效正在逐渐降低,所以活细胞技术公司应运而生。
    B. 吉尔认为,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很可能是由于安慰剂效应造成的,也可能是患者最初夸大了他们的症状严重程度。
    C. 如果能利用患者的皮肤细胞转化为产生多巴胺的细胞,那么植入物就不会有任何遭到免疫排斥的风险了。
    D.规模较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应该能够让研究人员了解得更多。因此,研究人员又将多达120粒胶囊植入患者大脑的两侧。所以,对照试验结果将不会公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则利 (磨刀石)
    B.吾尝而望矣 (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也 (快)
    D.非能水也,而江河 (横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蓝 而大声发水上
    B.吾尝终日思矣 青于蓝
    C.风雨兴 圣心备
    D.冰,水为 夫三子者言何如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  )
    A.而寒于水 B.浴乎沂
    C.取之于蓝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旗帜,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再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                ,朝如青丝暮成雪。
    (3)不管风吹浪打,               ,今日得宽余。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5)                ,直挂云帆济沧海。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阅读下面的报道,为其拟一则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本报哈尔滨1月8日电(记者戴英 实习生朱智超)昨天下午,以青春旋律为主题的卫康杯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哈尔滨冰雪节组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经过4天的角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全新的开始、德国马尔堡大学的DJ孩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我们欢迎你、北华大学的欣欣向荣等8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2支代表队参加,参赛队伍数量再创新高。其中,美国、德国和乌克兰都是第一次派出队伍参赛。本届比赛中,各代表队总用雪量为1858立方米,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生雪雕群雕纪录。 
      (摘自2012年1月9日《中国青年报》)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指出下面《介绍信》中的四处错误(4分)
    介绍信     
    兹介绍赵林等3名同志,前往贵单位联系学生实习事宜。     
    ××学院(公章)     
    2010年9月8日
     1                                                                                     
     2                                                                                     
     3                                                                                     
     4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胡记面馆
    马苏玥
    (1)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1)文章围绕“面馆”写了哪些事情?请概括出来。(3分)
    (2)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3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3分)
    (4)分析下面句子的含意。(3分)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5)本篇文章和所学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哪一篇给你的启迪更多,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难题。
    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请以“《劝学》新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